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短评

消费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从今年7月1日起,全省11个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该举措执行几个月来,总体在有序推进,但从执法监督检查和各方反映的信息来看,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次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设区市主城区家禽定点屠宰和杀白上市监管工作的通知》,可以说是对这项工作的再强化、再督促。
  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看似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这个偶发事件导致,是为了防控疫情不得已而为之,实质是党委政府站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之举。
  设区市主城区关闭活禽交易、推行杀白上市制度执行以来,各地凸显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经营主体为迎合消费者产品新鲜需求,销售未剖膛的热鲜禽,有些杀白禽产品来自非定点屠宰企业,有的产品无检疫标志、产品标识信息等等。这些行为与杀白上市制度的设计初衷不相吻合,给消费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食品消费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维护消费安全,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程,每个环节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合力共举,才能事半功倍。
  维护消费安全,需要消费者的理解。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消费者的终端选择和监督,可以说是规范定点屠宰、推进杀白上市最根本的推动力。可能你会说,喜欢鲜活家禽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但任何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有一个培养和适应的过程。你不能在面对疫情风险时要求安全,在消费选择时又要求现场活杀,给出一个无从下手、两难选择的伪命题。只有广大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到推行杀白上市的意义,积极拥护杀白上市经营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存在的一些弊端,构筑起家禽产品安全消费最坚实的基础。
  维护消费安全,需要经营者的自觉。开门做生意,诚信是关键。相比于活禽交易现买现杀直接感官判断的传统方式,消费者对冷鲜家禽产品质量优劣的判断,更多的是依赖它的来源,它的标识,它的品牌。如果你经营的产品进货渠道不正规,又是“三无”产品,如何让消费者有信心去掏钱消费呢?只有经营者有强烈的责任和主体意识,把好进货关,做到所销售的产品来源正规、标识清楚、质量有保障,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激发消费信心。消费上去了,经营自然就红火了。
  维护消费安全,需要管理者依法履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即使是建立在诚信等规则之上的经营体系,只要利益驱使,仍然有可能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监管两者缺一不可。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依法治国、依法履职的理念。加强对家禽产品市场消费的监管,既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和鼓励合法依规经营的现实需要,也是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的体现和要求。只有监管认识到位、举措到位、力度到位,才能有效保障家禽产品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真正为家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