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金茹
本报讯 “抓节水”是我省实施“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已达491.15万亩。其中,微灌应用面积达50多万亩,应用作物从蔬菜瓜果向茶叶、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延伸;应用区域从平原向山区、海岛拓展。
浙江虽然降水量较丰富,但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干旱问题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短缺制约了我省农业的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将“抓节水”列入“五水共治”工程,全省各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应用了一批节水效果明显的技术。如宁海县金龙浦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园区独立的水体排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将温室、大棚及厂房的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并运用肥水一体、膜下滴灌等施肥技术,年节水超过1万立方米;余姚市康绿蔬菜合作社在蔬菜栽培和育秧上分别应用喷灌、微喷灌等设施,节本增效显著,其中,喷灌降低人工成本200—300元/亩,节水三分之二,亩均增效1000余元。据了解,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和部分高效特色农业都配备了高效喷滴灌设施。
养殖业的节水同样成效明显。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浦江县毛阳岗生态养殖场,采用自动刮粪系统减少养殖环节用水,实现了粪尿分道输送和定时智能化清粪。应用这个系统后,育肥阶段减少了30%的用水。
节水农业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过去,我省不少丘陵山地只能种玉米、番薯等作物,灌溉条件改善后,果园、茶园、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遂昌县在短短几年间内,山地蔬菜就发展到3万亩以上。如今,我省已累计在山地蔬菜种植中推广高效节水微灌面积10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