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

衢江区

建设八大体系 发展放心农业

奋力打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

  衢州市衢江区,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2.9%,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近年来,衢江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率先领先、争创一流,亮点纷呈,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去年,该区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家庭农场协会和家庭农场保险服务站,成为全省样本;今年,衢江区又率先提出打造“吃得放心、吃得开心”衢江放心农产品品牌,并成为衢州市率先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的县(市、区)……一幅生机盎然的放心田园画卷正在衢江大地徐徐展开。
标准化成为“第一守则”,“安全放心”意识种进农民心田
  金秋的衢江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到处是“开放的田园超市”,每到周末,来自衢州市区的居民们带上行装,坐上“直通车”,直达莲花、高家、全旺等家庭农场基地,选购自已喜爱的瓜果蔬菜。
  今年5月,衢江区130家家庭农场共同举办“社区进农场”活动,创新开通全省首列家庭农场“周末免费直通车”,邀请市区消费者前往种植基地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观看农产品快速检测、现场品尝销售等,零距离接触农产品种植流程,开辟了一条优质放心农产品产销的新路子。
  在莲花陈建海家庭农场内,消费者们一边参观一边品尝着刚摘下的新鲜黄瓜。“生产过程中,我们不打药不乱施肥,这些黄瓜一摘下就可以吃。”既是农场主也是区家庭农场协会会长的陈建海说,基地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苦瓜等蔬菜和火龙果、甜瓜等水果,农场面积240亩,其中钢架大棚150亩。“黄瓜二块钱一斤,比市场价便宜,还新鲜呢。”
  去年,衢江区率先提出了发展放心农业的决策部署,打造“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多来,全区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农技员深入一线生产基地,现场指导农场主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土壤的重金属、氮磷钾含量和pH值指标、有机质含量到农药的选择、用量、用法,农产品的储藏、运输等,一对一服务家庭农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合理用药、适度用肥、严格标准,已成为每个家庭农场的“第一守则”,“安全放心”的意识已经种进农民心田。为了控制和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陈建海家庭农场专门派人监督果蔬的虫患情况,力争把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自家的快速检验室中,陈建海现场检验农药残留情况,并把含有种植地点、播种时间、用药情况、残留农药检测情况的二维码贴在产品上。客户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对产品进行质量溯源。目前,包括陈建海家庭农场在内的45家家庭农场都建立了快速检验室,用上二维码质量溯源体系。今年以来,该区食安办共抽检家庭农场60家次,检测食用农产品果蔬大类样品159批次,产品合格率100%。“放心牌”赢得了市场认可,促进了农民增收。高老庄家庭农场种了70余亩红心火龙果,“绿色”的种植过程使得火龙果的品质独具竞争力。“光是应付采摘游的游客,火龙果就已经供不应求。”农场主李仁广告诉记者。除了红心火龙果,衢江区出产的举村大米、大叶枸猪肉等农产品也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据农业部门测算,自去年8月以来,“放心牌”农产品使790多户家庭农场以及2000多户农户增收6000多万元。
建设八大体系,打造农产品放心区
  作为全省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试点之一,今年衢江区提出奋力打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把打造“放心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同时制订了“放心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八大体系建设,全面打响“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的衢江放心农产品品牌。
  突出源头治理,完善产地环境保护体系。抓“五水共治”、土壤净化、肥药控害、循环利用等重点工程,让水更清、地更净、天更蓝、农产品更优质。重点抓好禁养区域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力争今年10月底前完成整治;大力推广实施肥药减量控害技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洁水养鱼,实施生态修复增殖,全区各类水库、山塘一律禁止使用化肥和畜禽排泄物养鱼,努力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利用最大化,确保2016年底前洁水养殖覆盖率达到100%。
  突出打防并举,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把好农资生产经营资格关和市场准入关,强化执法监管,落实长效管理,开展农资监管和服务信息化建设,确保农资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特别是国家明令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要实行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实名登记。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探索建立以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批发企业为龙头的连锁配送网络,提高放心优质农资的覆盖面。
  突出示范带动,完善农业标准生产体系。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划定食用农产品发展区、非食用农产品发展区,加快建设一批放心农产品精品区;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制定放心农产品的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品种标准、质量分级标准、卫生包装储运标准等,明确土壤、灌溉用水等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形成与放心农业发展相配套的质量安全标准综合体系。
  突出能力提升,完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以区农产品检测中心现有检测资源为基础,整合各部门的检测资源和力量,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并实行统一检测计划、统一经费保障、统一信息发布,做到功能互补、信息共享。
  突出全程监管,完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以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粮食、油用牡丹、油茶、生猪、水产品等九大产业为重点,按照示范性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一般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梯度推进的要求,严格落实生产档案制度,使农产品源头安全有据可查,逐步扩大在线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全程动态监控农事操作各个环节,确保按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到位。加快政府信息管理系统、主体信息管理系统和终端信息查询系统建设,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主要食用农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可查询。
  突出社会共治,完善生产经营诚信体系。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农产品标志标识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行业协会特别是家庭农场协会的作用,制定和完善诚信公约,通过交纳保证金、自查和互查等方式,促进行业内部自我监督、互相约束。
  突出成果应用,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深化责任农技体系建设,完善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推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简单易懂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操作卡和明白纸,指导主体按放心农业标准组织生产。鼓励农技人员采取技术承包或领办、创办各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方式,把“培训课堂”办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打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平台建设,完善多元营销市场体系。深化农社对接,积极组织社区居民进农场,继续开通并适时增发家庭农场免费直通车,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任危机的“最后一公里”;联动推进放心农产品进社区,开设放心农产品城区直销店、社区直供点,并与社区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关系。深化农旅结合,以莲花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以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田园观光为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精品线路。深化农超对接,与联华超市、东方商厦、沃尔玛、市农贸批发市场等开展产销合作,设立衢江放心农产品销售专区,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带产。结合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鼓励支持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类农博会、推介会和交易会,多形式、多渠道打响衢江放心农产品品牌,努力使放心农产品成为衢江最大的特色、最响的品牌、最亮的名片。
到2016年:“放心农产品”将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衢江区将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产地环境保护、农资市场监管、农业标准生产、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溯源、生产经营诚信、技术服务支撑和多元营销市场等八大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放心农产品成为衢江标志性的区域品牌。
  2016年,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放心农业八大体系,基本完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区创建工作。产地源头治理成效明显,全面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完成生猪存栏200头以下的养殖污染整治;山塘水库水质全面改善,出塘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全区所有的农资经营店、规模生产主体、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星级以上酒店(农家乐)全部实现追溯管理。检测工作全面到位,区域内农产品产地检测、市场检测实现全覆盖。多元营销体系逐步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网络基本建成,放心农产品成为衢江标志性的区域品牌,全区“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60%。 郑利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