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文成县珊溪水库库区在省农科院以及温州市农业局、泰顺县农业局的合作下,通过引进水土保持、精准施肥、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病虫草害生态防治等多项实用技术,构建多个综合示范基地,多措并举,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经过近两年的科学治理,农田生态建设“保供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筱村高山茶更绿
筱村镇的葛垟茶场是温州市唯一通过欧盟、美国有机茶认证的生产基地。与其他茶场相比,这里的茶树茎干粗壮,叶子油光发亮,更加厚实。秘密就在于,这里给茶树施的可不是一般的肥。
据介绍,茶场施用的肥料是专用有机肥、生态有机液肥,配套有机肥改土、营养调控技术等多种栽培技术。此外,在茶树间套种具有固氮能力的优质绿肥品种“白三叶”,既可覆盖保湿,防治水土流失,抑制其它杂草入侵,又可以作为高效绿肥使用,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减少肥料使用量。
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茶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水源地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水稻田里有乾坤
在筱村镇的新东阳社区,建有1.3万亩的省级整建制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笔者看到,这里的水稻较之其他基地,长势旺,分蘖能力强,肥力充足。这都是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的功劳。
省农科院马军伟研究员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病虫害防治及施肥操作规程,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此外,该镇还建立了数个“水稻-食用菌”、“水稻-蔬菜”、“水稻-绿肥”等高效生态轮作模式示范基地,集成了不同轮作模式下的肥药双控、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优化稻区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了农产品品质改善、地力培肥、生态改良,以及节支增收。
杨梅种植重节水
今年,泰顺县粒粒红杨梅专业合作社种出的特级东魁杨梅,单粒重达40克,32颗盒装的售价约210元,平均每颗卖到了7元,杨梅树真正成了“摇钱树”。
泰顺县筱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振我介绍,这里的杨梅建有罗幔隔离棚,可以有效阻隔果蝇危害,远离农药,还能减少大风、连续阴雨、高温等不良气候对杨梅果实的影响,杨梅果实品相自然也就好了。结合杨梅的树龄及营养特点,采取规范化的地力提升与施肥技术,其中的水肥一体化微滴灌管道,节能又节水。
杨梅树间及缓坡上还种上了黑麦草等适应性强、耐阴、耐践踏、耗水量少的绿肥。与未种植绿肥相比,种植绿肥区域降雨后径流产生量可减少40%,土壤流失量减少60%。此外,黑麦草还可控制杂草生长,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改善果园微生态环境。
珊溪水库库区还建有新垦油茶林生态培育创新模式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幼年油茶林耐旱绿肥覆盖种植技术、饲料作物套种技术、鸽子粪便无害化处理与有机肥还林技术等,形成覆盖绿肥保水培肥,林下作物饲喂鸽子,鸽粪培育油茶林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农牧生产生态小循环。
邵敏 褚田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