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作为典型的山区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森林。在这里的莽莽群山中,有一支国有林场护林员队伍,他们长年坚守深山,看护山林。张金印就是其中一员:一个“勤”字,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句“应该的”,包含着他坚守大山一生的承诺。
张金印,1957年出生,是一名地道的“林二代”。1980年2月,子承父业的他,从江西贵溪县冷水林场开始护林生涯,1985年5月,调回家乡缙云县抱骨岭头林区工作,先后辗转于牛路坑、磨麦岩、新路、羊场、大洋山、抱骨岭脚等林区。说起老张,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勤”——勤于巡山、勤于守山、勤于干活、勤于记笔记。对此,老张总是淡淡地说,这没啥,这些都是应该的。
作为一名护林员,最主要的责任之一就是巡山。一个水壶、一个喇叭、一把柴刀、一根自制的拐棍,一个装有手电、笔记本、霉干菜以及八宝粥等东西的背包,这些就是张金印巡山护林必不可少的行头。34年的巡山经验,让老张对自己看护的森林了如指掌,哪里有条沟、有个坎,哪里有坟堆、坟堆的祭拜者是谁,哪里游玩烧烤的人较多以及各个护林班的具体位置、林木的长势如何,他心里一清二楚。凭借练就的好眼力和好脚力,一旦发现火情,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34年,12400多个日日夜夜,缙云县林场下辖的12个林区一半以上都留下了老张巡山的脚印和汗水。
老张守山从不请假。“过年了,这里没有鞭炮,没有朋友,更没有春晚,但是这里有爸爸,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这是老张女儿小时候说的一句话,每次想起,老张心里总是酸酸的。法定节假日,老张几乎没有休息过。比如春节,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合家团圆、走亲访友,而对护林员来说,春节期间护林防火形势更加严峻,工作量比往常更是增加不少。30多个春节,老张一直坚守岗位,都是妻子带着儿子、女儿来林区陪他过年。
劈山、抚育、造林、开路、种植芥末、管理桃园……“要干就干好”,这是老张常挂嘴边的话。他的朴实、肯干、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工作第二年他就升为林区队长,其间有好多次机会可以调到林场总部工作,可他总说:“林区住惯了,办公室呆不住,最重要的是舍不得山里的一草一木,还是把这些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深山老林中,有的只是无尽的孤独和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久而久之,老张也患上了“职业病”:不喜欢城市的喧嚣,每次回家休假时间没到,就急急返回了。他习惯与山间清风、草木为伴,喜欢对着大山高歌,对着大树低语,对着日记本说心里话。在护林员队伍中,他是大家公认的记录最勤快的人,一年一本,至今已有三十多本了。
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用勤劳的双手、朴实的言行和对护林工作的不悔选择,默默坚守在护林第一线。县林场先进个人、县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县级劳动模范……十余本荣誉证书是老张心血和汗水的记录;葱翠山林、挺拔大树、清脆鸟鸣和淙淙流水构成的一道道翠绿生态屏障,是对老张辛勤护林的真情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