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杭州“九曲红梅”美丽绽放

红茶产业助推茶农收入翻番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在做精做大“西湖龙井”绿茶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发展杭产红茶的工作部署,围绕打造精品红茶、提升红茶产业、致富茶农的目标,大力推进“九曲红梅”红茶产业提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区选送的精品“九曲红梅”先后荣获杭州优质红茶评比唯一金奖、浙江红茶评比一等奖。在今年的中国茶业博览会红茶拍卖会上,天香牌精品“九曲红梅”再次获得“浙江红茶王”美誉。精品“九曲红梅”的影响力极大地带动了当地茶农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近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倍以上,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富民的良好效果。
整合外力 激活内力
  完善机制,合力推进。西湖区高度重视“九曲红梅”茶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九曲红梅”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九曲红梅”茶的产品提升、文化挖掘、基地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工作。同时,制订“九曲红梅”茶产业提升发展工作计划,明确17项具体任务,建立例会、督查等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强联合,突显优势。区里与省茶叶集团组建杭州九曲红梅茶业有限公司,并在双浦镇板壁山茶园划出30亩优质茶地,将“九曲红梅”精品茶研制列为农业科技开发项目。
  着力研发,稳控品质。筹建“九曲红梅”茶研究院,积极开展茶品质提升、技术与市场衔接等工作。组织九曲红梅茶业公司、中国茶科所等单位进行多批次试制研究工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产工艺、设备来生产“九曲红梅”茶,解决了场地、气候对加工的影响,并邀请专家学者成立“九曲红梅”茶工艺科研攻关小组,改良萎凋、发酵、烘焙等关键工艺,提升红茶品位与口感,确保批量生产和茶叶质量稳定。同时,为确保产区茶叶品质和茶农利益,该区组织双浦镇开展“九曲红梅”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同时加大对茶农的教育和科技培训,举办了多期茶农培训班,引导精细化管理生产。
着眼精度 挖掘深度
  深挖历史,精编书籍。通过登报征集、走访茶农、拜访专家、查阅史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挖掘工作。其间收获了大量“九曲红梅”老茶、茶器、账册等实物史料。特别是查阅到了l915年“九曲红梅”茶获得巴拿马世博会大奖的专题报道,为“九曲红梅”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整合大量文史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撰刊发了《九曲红梅》一书。
  建设展馆,展现历史。组织全区各有关单位,着力推进“九曲红梅”茶文化展示馆和研究院建设工作。在建设期间,严格落实施工员、监理员、镇村监管员到岗负责制,在重要施工节点实行质量抽检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完成土建工程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内部陈列的装修施工,同时开展了馆藏物品目录的整理工作。
  整体策划,提升形象。为规范“九曲红梅”茶整体形象宣传,在《都市快报》上开展“九曲红梅”茶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宣传口号998条,形象标识20个,“一壶九曲红梅,一张西湖名片”等口号入围奖项。
致力行业 拓展产业
  打造特色茶村,营造环境。近年来,西湖区累计向双灵省级旅游特色村投入近2000万元,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九曲红梅”主题墙绘、九曲长廊等景观小品,较好地提升了村内旅游环境面貌。目前已有16户农户开展农家乐改造,推动游客群体从“爬山过客”向“寻茶游客”转变。
  举办特色活动,助推茶旅。举行西湖开茶节,发放“九曲红梅茶村手绘地图”2000余册,推出了“赏九曲墙绘、游百亩茶园、走百米长廊、喝九曲红茶、吃农家茶菜”等茶文化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媒体宣传进一步带动茶乡旅游和茶叶销售。
  开发特色茶菜,延伸产业链。结合“茶食”研究,开发特色茶菜,踏雪寻梅、九曲牛排等多个创意菜开发到位。同时依托区行业协会,首次将“九曲红梅”作为特色茶品引入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并在大堂茶园作重点展示与推广,逐步引入到茶宴等高端餐饮。
提升形象 打响品牌
  品鉴精品,展览茶史。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成功举办“赏析九曲,茶话红梅”品鉴会,通过清饮、加蜜、配酒等7种不同形式泡茶方法,展示了“九曲红梅”茶的包容性。在双灵村举行“野秀寻梅-九曲红梅茶文化”展,为期一周的活动共吸引到2万余市民的参观。
  品茶论道,交流茶技。春茶上市后,为提升炒制技艺和品质,开展各种斗茶品鉴活动。该区在各村、制茶企业间开展斗茶会基础上,举办精品“九曲红梅”斗茶大赛,共有14件茶样参评,评审专家组通过评选决出名次,同时也给制茶单位创造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举办“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双绝品鉴会,进一步提升杭州双绝美誉度。
  品质宣传,营造氛围。目前为止,西湖区已在人民网、新闻网、浙江日报等各类平面网络媒体刊登新闻l07篇;在浙江新闻、省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等广播电视媒体播报新闻43条,其中专题报道2次;在杭州日报、新民晚报、都市快报刊发专版6期,加强宣传。在强势氛围营造下,该区双浦镇今年l—7月游客达到60万人次,旅游收入5200万元,较去年分别增长35%、30%,创历史新高。 陈菲儿
相关链接
  茶叶分类国家标准10月27日实施。该标准首次将我国的茶叶以标准的形式进行分类,适用于我国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茶叶行业的重要基础标准。《茶叶分类》根据我国茶叶的特点,分别规定了“鲜叶”、“茶叶”、“萎凋”、“杀青”、“做青”、“闷黄”、“发酵”、“渥堆”、“绿茶”、“红茶”、“茶黄”、“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茶”15个茶叶行业的专用术语和定义。明确以加工工艺和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的原则,将我国的茶叶产品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茶。其中,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黄茶分为芽型、芽叶型和多叶型;白茶分为芽型、芽叶型和多叶型;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式(湾)乌龙茶、其他地区乌龙茶;黑茶分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广西黑茶、云南黑茶和其他地区黑茶;再加工茶分为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