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郭峥楠
纵横交错的农田、整齐划一的大棚、葱郁茂密的茶园、设备齐全的厂房……这是笔者近日在德清、海盐、龙泉以及金华金东等地采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农业“两区”)建设时看到的喜人景象。
自2013年以来,我省将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采取了一系列相配套的政策措施。5年来,农业“两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截至今年8月,全省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984个,面积465.2万亩;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综合区4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14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224.5万亩。
集聚产业,打造综合园区
走进德清县新安镇下舍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只见田块成方,渠路成网,绿树成行。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稽金桥告诉笔者,他经营的564亩耕地都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这里不但基础设施好,而且机械化水平高。“以前插秧都是手插,雇工不仅费用高,还经常因请不到人而误了农时。现在,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平时我一个人就够了,忙时最多也就请七八个帮工……”稽金桥笑着向笔者述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带来的好处,“功能区内成立的合作社还为我们统一供种、统一供秧、统一机插、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也保障了我们的利益,现在,我种粮的年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
而在德清县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内,放眼望去,远处的稻穗上的花蕊正泛着微黄,交错其间的鱼塘闪着波光,近处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服务大楼,耳畔能听到隐约的蛙鸣……据德清县农业局副局长赵建宁介绍,新港综合区规划总面积4.2万亩,设有现代渔业、现代畜牧、现代蚕桑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清溪花鳖、小根鳜鱼等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以95.11的高分通过省级验收。
德清县农业局局长胡雪荣告诉笔者,农业“两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使德清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33万亩,其中有5个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认定;现代农业园区“3830”工程基本完成(在全县建设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0个左右精品园),已有30个园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认定,综合区建成后,新增产值1.8亿元,新增利润3700万元。
优化机制,提高发展水平
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海盐县,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农场)”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蔬菜全产业链。公司副总经理张建龙告诉笔者,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218个、家庭农场38家,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种植蔬菜的农户3.2万户,面积4.6万亩,总产量达40.6万吨,年产值达5.6亿元。“公司先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然后负责提供苗种、技术、管理、培训等服务,农户只需根据合同明确的品种、数量和公司(合作社)提供的技术,落实种植事宜,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张建龙告诉笔者,“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仅能合理配置资源,还提高了产量。”对此,农场主朱李军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早些年他当销售经纪人时,每年只有万把块钱的收入。2009年,他办起家庭农场,开始与公司合作。如今,家庭农场经营的耕地已从当初的60亩扩大至300余亩,年产值100余万,年利润近20万元。“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公司与合作社的帮助,公司会规定下一季度种植品种和数量,并定期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最让人放心的是收购时实行最低保护价,去年花菜滞销,公司仍按照每公斤1.2元的保护价收购,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金华市金东区锦林佛手文化园的佛手种植基地,一盆盆色泽金黄的佛手生长在宽敞的大棚里。作为特色农业精品园,该基地面积约300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
基地负责人邢燕指着种植幼苗的花盆告诉笔者:“这是基地自主研究的多功能花盆,佛手种植在上面,终年不长草,省去了除草的麻烦。此外,花盆底部的吸水棉保证了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流失,还起到了很好的保湿作用。”笔者看到,佛手培育架下管道纵横交错。这里配置的软、硬件设施,为佛手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棚有4层膜,两层遮阴,两层保温,培育架下的管道同时向佛手输送肥料和水分。借助软硬件技术支持,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能通过电脑进行智能监测和控制。”邢燕说。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中,我省各地十分注重科技投入,一大批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一大批先进设施得到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两区”的科技含量。金东区大堰河农牧场的生猪养殖场引进了智能化通风及保温、全自动喷雾消毒、自动加药和自动喂料等系统。“这个系统能使每头生猪增值100元左右。”农牧场负责人说。
走进位于龙泉市工业园区的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一条颇具规模的机器生产线呈现在笔者面前。只见秸秆、玉米渣、豆皮等废弃物源源不断地进入机器口,经过机器的加工处理,出来的是一瓶瓶摆放整齐的菌瓶,并由履带缓缓送入灭菌室。
公司董事长叶圣益介绍,装瓶完毕后,菌瓶会送入灭菌室,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产生的废汽不会直接排放,而是进行汽水分解,一部分输送到冷凝塔回收利用,另一部分用作加热锅炉。“每小时能装瓶8500个,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叶圣益告诉笔者,这种循环模式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还能节电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