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连续阴雨导致晚稻穗期病虫害高发

浙江打响“虫口夺粮”攻坚战

  □本报记者 裘云峰 通讯员 方屹豪
  本报讯 “防治稻曲病要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近日,开化县农业局组织植保、粮油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头,指导农民选择对口农药,科学施药。
  今年入夏以来,我省出现罕见的夏季连续阴雨天气,由于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导致褐飞虱、纹枯病等水稻病害发生严重,且稻曲病、穗颈瘟将有严重发生趋势。
  开化县植保人员8月中旬在长虹乡虹桥点普查时,田间最高虫量为每百丛1320只;到8月下旬,在华埠镇大路边村调查时,最高虫量已达每百丛3.35万只,达防治指标的30多倍,且以褐飞虱高龄若虫和成虫为主,虫量上升速度快,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在嘉兴市南湖区,据该区植保站预测,今年当地晚稻褐飞虱主害代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发生;纹枯病、稻曲病偏重发生,稻瘟病局部流行风险大,威胁晚稻生产。眼下,该区单季晚稻即将进入破口期,区植保站及时向全区农户发出通知,对全区16万亩晚稻统一进行防治,主要防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近日,省植保检疫局组织开展了全省性的晚稻重大病虫防控督导工作,与市县联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晚稻病虫发生情况,会商疑难问题,落实防控措施,开展技术指导。
  省农业厅植保首席专家施德提醒,当前正是防治单季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浙西南单季籼稻区,目前水稻已进入齐穗灌浆期,重点要做好褐飞虱的防治;浙中、浙北单季晚粳稻区,水稻将进入破口、抽穗期,要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颈瘟及褐飞虱等“三病一虫”。广大农民朋友要加强田间调查,抓住重点病虫、重点田块,掌握防治适期,科学用药,切实做好单季稻病虫害的防控,确保水稻获得丰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