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三北”大地,传诵着一个关于“三北郑智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赵聪才,与著名歌手郑智化一样,都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不同的是,郑智化拼搏在歌坛,而赵聪才奋斗在葡萄园。日前,笔者来到慈溪市观海卫镇三塘头村的美绿香葡萄园,见识了这位拄拐瘸行、脸色黝黑的农场主。
2010年,赵聪才开办的一家玩具厂以破产告终,沮丧过后,他不断收集信息,寻找商机。一个偶然的机会,赵聪才从朋友处得知了双季葡萄的信息,于是,他专程跑到北京拜师学艺,凭着一股冲劲,从未接触过农业的他,改行种起了葡萄。
2011年12月,赵聪才尝试种植双季葡萄。经历多次失败后,赵聪才的双季葡萄才试种成功,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谁料想,各种考验接踵而至:大棚质量不高,被台风刮倒;跟随挖泥机作业,机器和人一起掉入水坑;简易工棚被龙卷风掀翻……虽然一路磕磕碰碰,赵聪才的美绿香葡萄农场总算是慢慢打开了局面。“搞农业一定要走技术道路”,这是赵聪才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近3年间,他专心攻克双季葡萄和特种葡萄培育技术难关,已投入150余万元。美绿香葡萄农场一共引进了16个品种,只有3个失败。8个试种品种有5个获得成功。在红芭拉蒂葡萄藤上,笔者看到一些藤枝上有一个个突起的芽孢。“这就是双季葡萄的特色,有夏芽和冬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错开葡萄的成熟期。”赵聪才介绍。
原来双季葡萄是通过技术处理,把冬芽的休眠期去掉,让本应在第二年结果的冬芽,当年就萌发。“为了保证来年七八月份的葡萄产量,今年12月成熟的葡萄数量一般控制在今年夏季成熟时葡萄产量的一半,每个棚产量会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赵聪才说,葡萄园里有8个大棚种植双季葡萄,第一季在8月中旬采摘下架,而第二季培育预计将持续3个半月,一直持续到年底。
赵聪才种的双季葡萄,改变了慈溪市单季葡萄的种植模式,且引进了不少新品种,产出的高效优质葡萄,赢得央视农业频道的关注,今年4月专程前来拍摄。
徐欢欢 孙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