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年前在农村尝试“垃圾分类”后,桐庐县最近又开始了大胆的试验,想把农村“垃圾”卖到城里去。近日,桐庐县环保局正协同省农科院,研究“垃圾分类”后产出的有机肥中氮、磷、钾的配比问题,想将它成为合适的有机商品肥。
环境工程毕业的曹炳江这两年一直和分布在桐庐各地村庄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打交道。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各村的保洁员操作这台并不复杂的机器。“用起来不是很难,村里有些老人都已经快70岁了,学了几天就会了。”
操作简单,效果却并不“简单”。以出产水蜜桃的横村镇阳山畈村为例,前段时间烂桃子、枯枝条特别多,过去需用垃圾车拉到镇上中转,再运到县城的垃圾场焚烧处理。现在只要扔到村口这台“专吃垃圾”的机器中,经过几天高温好氧发酵后,就成了有机肥。这些有机肥都成了当地居民索要的“宝贝”。方文剑说:“很多人拿去堆肥,而且的确有效果,有几次我还看到有人开车过来,拿一些回城里种花。”
在富春江大桥不远处的横山村恒春农庄内,粉碎机、搅拌机、自动包装机等一应俱全。曹炳江正在研究如何把蛇皮袋装的大袋有机肥,变成使用更为方便的颗粒肥。曹炳江说:“我们还在研究有机肥里氮、磷、钾的配比,以适应各种花草的种植。”
今年年初,桐庐县环保局做过一次科学的测算,以全县农村居民32.3万人为基数,年产生活垃圾量在4.8万吨左右,实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后,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一半,减至2.4万吨左右,其中有机垃圾可制成有机肥约7200吨。
桐庐县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是做减法,通过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化利用,把农村的生活垃圾就地处理。
杨蓥晖 陶元 唐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