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圣威
交通违章要吃罚单,12分扣完还得进学习班,类似的规则,用在了农业执法上。泰顺县润溪种植专业合作社因生产、经营台账不全,收到了该县农业执法大队开出的违规扣分单。泰顺县农业局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泰顺县农业执法12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铁腕执法,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保驾护航。
创新管理机制,筑牢安全防线
为督促生产经营者自主提高依法经营意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规范农资市场,全力打造健康农产品示范县,泰顺县出台该《办法》,使政策约束与执法监管双管齐下,将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据了解,该《办法》适用于在泰顺县城内生产经营的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该《办法》累积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根据监管对象违法行为产生的危害程度,分别给予记1分、2分、3分、6分、12分的处理。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3分以上的,分别给予暂停产品认证、名牌农产品申报、诚信单位评比及不得申报农业项目与资金补助等政策性惩罚。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职能部门将依法吊销企业相关证照,取消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荣誉,两年内不得申报本系统农业项目及补助资金。
对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给予一次记12分的处罚,以有效震慑违法分子,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相应地,对全年没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农资经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该县也将给予资金补助等方面的奖励。
此外,泰顺县还试行高毒(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已制定了《泰顺县高毒(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管理的实施方案》,在全县确定10家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点,10月底以前非定点单位必须处理完所有库存高毒农药,不得继续经营。实行定点经营后,将实现销售的高毒农药100%来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三个100%”的目标,做到管理规范、实名购买、电子记录溯源,基本建立起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追溯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了绿色、无公害农资指定服务点,以提升经营档次,促进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同时引导农产品生产大户到指定点购买投入品,形成农资经营户与农产品生产大户双赢的局面,探索农业投入品经营、销售、使用的可追溯机制,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
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舌尖上安全
最近,泰顺“农二代”陈国山已在忙着印刷资料、联系旅行社、拓展销售渠道。国庆节开始,他家的30多亩猕猴桃就将陆续迎来大批游客采摘。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几年来,猕猴桃种植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支柱。陈国山的父亲二十几年前就开始在泰顺县种植猕猴桃,是当地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几个大户之一。和父辈种植猕猴桃不同,陈国山说自己接手的这几年,是泰顺县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的几年,同时也是猕猴桃产业标准化加速推进的几年。
泰顺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泰顺县立足山区生态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泰顺县重点在茶叶、猕猴桃、毛竹、畜牧、板栗、杨梅、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泰顺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57.3%,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绿色农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如今,泰顺县农业标准化已形成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示范户多个梯级层次。同时,县、乡、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推广机构。一种“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推广模式,让几大特色产业不断得到发展。陈国山介绍,他所在的岩立猕猴桃合作社,现有社员40多户,去年的产值达1000多万元。合作社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去完成。
按照陈国山的思路,除了实施猕猴桃产业标准化,还要不断打响自己的产品品牌。最近,陈国山正在为自己的“岩立”牌猕猴桃申报“温州名牌产品”。
近年来,泰顺县推进了三杯香茶叶、泰顺杨梅、山地辣椒、薏苡、水稻等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工作,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每年利用农民知识化等平台开展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4000人次以上;并积极抓好省、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该县大力推进“三品一标”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县已获认证的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64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5个,“三品”认证面积达8.5万亩,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
除此之外,泰顺县始终坚持“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全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每年示范推广18万亩以上,推广应用了包括黄板和性信息诱杀控害、杀虫灯理化诱空控害、杨梅罗蔓桥头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其中,在全县各大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杨梅罗蔓桥头技术800个,杀虫灯2700只,水稻及蔬菜性诱剂1500亩,黄板诱杀害虫8000亩,每年可少施农药2次以上,节省成本50元/亩。全县建立永丰农业植保合作社等植保、农机专业服务组织15家,开展茶叶、水稻等统防统治3万余亩,达到合理安全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标。
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生态基础
近日,浙江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成长板成功挂牌。此次成功挂牌,首开了泰顺县农业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的先河,对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上市意义重大。
浙江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泰顺县雅阳镇,是一家以养殖贵妃鸡与经营经济林为主的企业,拥有650亩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徐伟凑说,此次挂牌的目的,一是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知名度,二是拓展多元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壮大。
平阳县掌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首个注资原态股份的企业,今后双方将合作拓展泰顺农产品的线上市场,打造可溯农业。比如为每件农产品配置“二维码身份证”,拿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产品的重量、源头等;打造“视频农业”,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养殖场、经济林基地高清图像,了解产品生产过程。
“原态”的成功,佐证了泰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路径。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泰顺县全面实施强龙兴农“12345”工程,全县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25家、县级34家;部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13家,市级31家,县级规范化合作社127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县级13家。
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要求,该县坚持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平台,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向两区、基地和园区集中,优化生态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的农业项目,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资金2.1亿元,建成(省、市、县三级验收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38个,总面积2.91万亩。在建的“飞云湖”和“万峰”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省市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林渔业精品园12个、休闲农业观光园3个。
近年来,泰顺县加快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累计优化改造低产果园2万余亩、低产茶园3万余亩,新发展名优果树1万余亩、无性系茶树0.4万亩,改善生产设施,加强精品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名优茶果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品质;抓好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和生猪良种推广,强势推进生态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