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会议日前表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范围将逐步扩大到农民工。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具体做法。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解决这一问题还要跨越不少障碍。
老一代农民工孙久武,在外打拼已经十几年,至今没在城市安家。他说,让农民工掏钱缴纳公积金,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对农民工来说,他今天干了明天就不干了,今天这里干点明天那里干点,不稳定。”
梁金昌在山东淄博一处工地打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他,考虑更多的是公积金缴纳后的具体问题:“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比如说在这个工地你得交,到了下一个工地或许中断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民工缴纳公积金面临的难题在于:农民工流动性大,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后,又更换工作地点或单位,导致公积金断缴。而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允许公积金异地提取和使用。另外,一些农民工更青睐回老家盖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力说:“现在超过45岁到50岁的农民工,基本还是想回家建房子。”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公积金覆盖到农民工,还需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或者指导意见:“首先要有一些好的配套政策,让农民工无论是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是将来到另一个城市打工,公积金都能够很好地使用。第二要加强宣传,宣传缴纳公积金的好处。”
据悉,各地正在细化措施,让农民工真正享受住房公积金带来的保障。安徽尝试用公积金来租房。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邱诚说:“按照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对农民工建房、购房、租房给予支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山东在探索公积金既能让农民工在城里买房,又能在农村翻建房子。李力说:“这样保证了农民工的利益,也保证了他们缴纳公积金的积极性,现在还在探索阶段,争取下半年有所突破。”
(据中国广播网 新华/文 2014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