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通过水产养殖模式的调整,发挥水产养殖对水质的改善作用,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生态养殖发展之路无疑是上策。利用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通过自然界物质循环原理,辅以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让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和谐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自本期起,本报联合省海洋与渔业局推介一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供养殖户学习借鉴。
鱼菜共生创效益
□见习记者 蔡希师
王江泾镇地处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有耕地面积10万余亩,其中水田9万亩,水产养殖4.6万亩。由于王江泾镇地势低洼,长期承担着太湖地区的蓄洪功能,再加上20多年来当地大面积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一直有“有水必淹、有雨必灾”之说。
农田排涝成本高,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2009年,嘉兴市提出要充分利用低洼地区“水”的特点,大力发展湿地农业,实现北部农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思路,之后,有关部门在王江泾镇成功推广“鱼藕共生”、“鱼稻共生”等模式。2010年又摸索出“鱼菜共生”这条新路子。从而既保护了王江泾镇的水环境,又充分利用了该镇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实现了“种粮难保收”到“养鱼效益高”的转变。
王阿连在当地承包了300亩鱼塘,他从1991年开始接触养鱼这个行当,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王阿连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环境和提高鱼塘效益,从去年开始,他将这300亩鱼塘与嘉兴农经局合作实施“鱼菜共生”项目。经过一年的发展,鱼塘已经大变样,从前的浑水塘如今清波荡漾,每个池塘里漂浮着数十个种着空心菜的水上浮台。
当记者询问发展这种生产模式的好处时,王阿连向记者介绍,按以往的养鱼方法,鱼吃饵料后的排泄物会长时间地堆积在水中,并导致池水越来越肥,“氨氮含量过高,鱼生长环境变差,就会减缓生长,鱼塘里病菌滋生,鱼还容易染病。”王阿连说,鱼饲料剩余的杂质也会在水面产生油渍,影响水环境。
在水面上种植了空心菜后,菜的根系就会吸收水中氨氮和水面杂质,从而洁净池水。养鱼不换水,仍能保水质,达到空心菜、鱼苗和水中微生物的生态和谐。“应用这种模式后,鱼塘消毒杀菌的费用减少了,而鱼的存活率却提高了,养鱼收入也增加了。”王阿连高兴地说。
“除了养鱼的效益增加,空心菜的效益也非常不错。”王阿连笑着介绍,通常一个15亩的鱼塘,会铺设大约150平方米的水面浮台,每个小浮台大概3平方米大小,一茬就能够收5公斤左右的空心菜。“我们在池塘周围种了1亩地的空心菜,完全能保证8个鱼塘的移栽所需。”王阿连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地上的空心菜每过个五六天就能长出一茬,每茬能供应1个鱼塘,1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8个池塘的移栽任务。这样从7月一直到10月底结束,水培空心菜每天都能收割一茬。为了节省人工,王阿连选择了与当地菜农合作销售的方式。在空心菜成熟后,由菜农代为采摘,当菜农卖出空心菜后,再和鱼塘承包方对半分利润。此举不仅减少了鱼塘收割空心菜的人工费,也给合作的菜农带来了利益。“现在我们光养鱼的话,每亩池塘大概4000元的利润,加上种菜每亩能增收1000元左右。”看着越来越好的种养效益,王阿连十分兴奋。
据了解,搭建一个水中浮台十分简单,将四根塑料管固定成长方形,下面再固定两层纱网和一个泡沫浮台,空心菜便长在纱网上。王阿连介绍,搞鱼菜共生,投入并不大,一个浮台的成本也就几十元。“对比起鱼菜共生的效益,搭建浮台的投入成本不算啥。”王阿连笑道,往年为治鱼病,他都要施药三四次,这笔省下来的药费加上卖菜收益,一个鱼塘至少能多获利1000多元。
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要领
基础设施: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佳(长宽约比为2.5:1),面积10-20亩为宜。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1.2米之间。
养殖品种:按池塘4∶1养殖模式进行主养品种和搭养品种的放养。主养品种可选择优质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泥鳅、翘嘴红鲌、黄颡鱼等。要求品种纯正、来源一致、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入塘前对鱼种进行消毒,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食盐(浓度2%-4%,浸洗5-10分钟)、漂白粉(浓度10-20克/立方米,浸洗10分钟左右)。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和活动)原则进行饲料投喂,并视天气、水温和鱼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3月份以前,水温低于18℃时,日投食量一般体重的1%-2%;4-6月份水温18℃以上时,为3%-5%;7月份到9月为5%-8%;10月份以后为2%-3%,并根据水温逐渐减少。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
病害防治:做好日常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养殖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环境改良保护剂1-2次。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正常微生物丛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在3-9月流行病季节,每隔半月用生石灰30克/立方米等消毒,并加强体内预防,选用中草药(每100千克鱼用大黄30克、黄芩24克、黄柏16克、小苏打30克)粉碎后拌饲投喂。
浮架放置:按照带状对浮架进行布局,间距3—5米带状固定,可整体移动,视需要灵活调控水体内富营养化区域。根据池塘水体的肥瘦程度不同,池塘蔬菜种植面积参考比例,一般普通池塘种植比例为3%—5%,若水色较深,颜色黄褐色、褐绿色,底泥颜色黑,种植比例宜为5%—10%。
蔬菜选择:一般夏季种植绿叶菜类有空心菜等,藤蔓类蔬菜有丝瓜、苦瓜等;冬春季种植蔬菜有西洋菜、生菜、水芹、草莓等。空心菜属蔓生植物,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强,性喜高温多湿环境,蔓叶生长适温为25-30℃,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采摘间隔时间愈短;喜充足光照,对密植的适应性也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其喜肥喜水,需肥量大,耐肥力强,对氮肥的需要量特大。而空心菜生长旺季与鱼类同期,是池塘鱼菜共生理想种植品种。
经济效益分析
池塘鱼菜共生
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不仅可以收获水产品,还可收获蔬菜,空心菜亩产可达800公斤。根据蔬菜元素含量分析,每生产1千克空心菜,可以消纳1.45g氮和0.3g磷。该模式下水体透明度增加,氨氮含量降幅达50.6%,池塘水体环境明显改善,养殖病害发生相对较少,鱼类品质有一定
程度改善,综合效益可提高
20%以上。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