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生态兴农美田园 安全放心美生活

浙江省农业水环境治理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介绍

  •   编者按: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近年来,我省各地以农业“两区”建设为主平台,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生态农业集成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逐步形成,涌现了一批典型和模式。自本期起,本报选择介绍部分模式,供各地学习借鉴。
    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模式
      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部围垦地区,核心区面积2万亩,有农业主体32家,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是全省集约化、设施化、科技化程度最高的集聚区之一,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2亿元。示范区按照产前资源集约高效、产中过程清洁可控、产后废物循环再生,已初步形成“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生产过程清洁可控、废物处理循环再生”的代表平原区域、产业高度融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模式。
      为了实现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的目的,示范区在种植、畜牧、水产三大产业中推广应用高效设施和节水节能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过程也实现了清洁可控。在种植业上,建成5500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设立17个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有机肥。在畜牧业上,调整饲料配方,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水产业上,实施多品种立体混养,科学投喂饲料,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农业废物处理实现循环再生,如舒兰农场按照“作物秸秆-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沼液肥料”模式,年综合利用秸秆4000吨,消纳猪粪1000吨,产生沼液沼渣 4800吨,沼气8万立方米,发电11万度。
    龙泉兰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模式
      龙泉市兰巨生态循环示范区地处兰巨现代农业综合区低山缓坡区块,总面积16524亩,其中食用菌1050亩、茶叶6000亩、蔬菜1200亩、水果2600亩、水稻5674亩;有生态养猪场13个、山羊养殖场5个、肉禽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3万头、羊1300只、禽15万羽;涉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种养大户500余户,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有机肥加工厂1个。周边还有笋竹两用林基地、珍稀苗木基地及其它林地1万余亩。
      示范区养殖污水厌氧发酵后实行就近消纳。畜禽养殖尿液和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年产沼液1.5万余吨,沼液稀释后通过喷滴灌管网输送到附近茶山、果园、竹林和苗木基地中就地消纳。龙泉阳光农业有限公司有机肥料厂统一收集粪便、沼渣、食用菌废菌棒,发酵加工后制成有机肥。实施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水旱轮作、捕虫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推广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或作羊饲料、食用菌种植基料和沼气发酵能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