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仙居的稻米不一般

我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

  神仙居脚下,山清水秀之间孕育了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这些稻田与一般的不同,“我们的水稻收购价比一般的高,去年就比别人的起码高1.2元一公斤。”茶溪稻米合作社的一位老农自豪地说。
  让老农引以为豪的稻米产自仙居县,这里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该基地始建于2012年。目前,全县绿色水稻基地共有6.07万亩,分布在20个乡镇,43个专业合作社。7月17日,该基地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验收,成为我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五个统一”,落实标准化生产
  基地6万多亩地,散落在不同地方,如何落实标准化生产?相关技术人员说,基地以合作社为单位,按“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标准化生产。另外,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每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确保绿色食品标准落到实处。
  每个合作社都有采购、施肥、收割等明细的记录本,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还有贴满仙居县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仙居县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及放着绿色稻米生产管理手册的培训室。
  横溪镇新合股份农场技术员介绍说:“为减少农药投入,我们采用健身栽培、稻田养鱼、杀虫灯、性诱剂等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和模式。在投入品使用上,我们主要使用有机肥料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水。”
严格监管,保证质量安全
  在白塔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先进的网络触屏器、整洁的快速检测室,专业人员娴熟地进行网上操作登记。依托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杭州)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地加强对投入品和原料产品的定期检验检测。
  基地办负责人陈卫国说:“如检测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基地,马上排除出去,并且基地办建有农户档案,可迅速找到问题出在哪里。”
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基地的绿色稻米可以卖到20元一公斤。”仙居县副县长朱志明津津乐道着,“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真正为农民办了实事。”
  目前,基地已吸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绿色稻米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探索出了绿色稻米经营销售新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陈卫国说:“现在有不少合作社已经在排队申请稻米绿色食品认证,一些绿色米糠油企业也争着跟我们下订单,基地顺利通过验收,为后续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大的前景。” 彭一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