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优”、“状元”……暑假伊始的书店,中小学生教辅书柜台又迎来一波销售高峰。不少家长想趁着假期,买点课外辅导书,给孩子“补一补”。
本是想让孩子看看知识总结,练练题目“提高一下”,有家长却发现,这封面写满“名师”、“培优”等字样、看似高大上的教辅书,买回来以后却发现错误百出,孩子提高不成,反而反作用不少。
【现象】
教辅书令人眼花缭乱
光六年级教辅书就有几百种
名字听着很“高大上”,可质量到底如何?
今年上半年刚“打完”小升初“硬仗”的胡妈妈,为了让儿子更快适应初中学习,特意买了一本数学教辅书。前几天,孩子做好题后对了下答案,发现错了很多。
“但儿子对‘错的那几题’却非常有把握,坚持说自己的答案才是对的。”困惑之下,胡妈妈拿着教辅书去找老师,老师发现,教辅书答案里N多差错,“这样的教辅书,不是耽误孩子吗!”胡妈妈直摇头。
被质量不佳的教辅书“坑”的家长、孩子,有很多。
一位在知名出版社从事教辅出版工作多年的编辑说,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去书店翻阅同类图书。他发现,不少教辅书错误百出,答案错、题目错的情况都有。有一次,他接手了一套需要重新编辑出版的教辅书,这套书之前曾由外省某出版社出版。他看了书稿后,惊呆了,错误多得让人无法想象,这样漏洞百出的书,之前竟然堂而皇之摆在书店里!
因为教辅书的乱象,在2011年,有关部门曾下发文件,要求规范教辅市场,只有符合资质条件的出版社才能出版教辅书。浙江省有12家出版社获得资格。
【调查】
教辅书稿错误百出惊呆编辑
“教辅书的确良莠不齐。”一位资深教辅图书作者说,就目前的市场来看,很多教辅书的出版,是商业行为,而不是学术行为了。“目的不是为了帮学生提高,而是为了赚钱。”一些书定价高昂,但实际的印刷成本并不高,“有些书商,找一些人来编教辅,这些人都不一定是专业人员,东抄西抄,这样的现象都有。”
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教辅书编辑说,教辅书的门槛低,有些书商,把网上的资料拼凑、组织一下,而有些书互相抄来抄去,再挂上一个好听的名头,就成了煞有介事的教辅。
他透露,一些教辅书质量不佳,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作者本身提供的书稿质量有问题。现在很多书商在争夺作者资源,有些质量不好该退稿的,也不会直接退稿,或者“打回去让他重新写”。这种“先天不足”的书稿,如果有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在后道编辑上也马马虎虎,最终出版了,就“非常糟糕”。有些书稿本身还可以,但编辑流程不规范,往往也难免错误。
他说,规范的教辅书,有一个严格的图书流程,要经过“三审三校”。也就是说,责任编辑进行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进行复审 (二审),总编辑进行终审(三审)。同时,在出版前,由不同的校对进行三次校对工作。“除了作者自己检查外,至少有六个人看过书稿,里面的题目也都是重新做过,进行确认。”有了这个规范的流程,书的质量就有了保证,个别错误也会有,但错误率是很低的。但如果流程不规范,为节约成本,“减”掉流程,就很容易差错不断。有些时候一整套教辅书,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的量,只有一两个编辑,又要赶进度,根本来不及看。
学有余力的孩子
可精选一本促进思维发展的书
每每站在教辅书柜台前,各种名目的书让人眼花缭乱,买还是不买?怎么买?都是纠结的问题。
数学教辅书,算得上是家长们最青睐的教辅书之一。笔者咨询了杭州现代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天孝。
张老师的建议是,“市面上的教辅书,家长要少买!”“一科一辅,教辅书只要选择一种就可以了。”张老师表示,配套教科书的教辅读物有很多种,但这种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对学生是有害的,“现在孩子负担重,重在哪里呢?就是这种机械重复训练。”
如果是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精选一本能够发展孩子思维的书,做补充。
怎么挑呢?
要抓住三条。一是能激发兴趣的,在内容的设计、装帧设计上都很讲究,吸引学生看。二是能引发思考的。三是能体现数学的本质,发展思维的。
教辅书首先要和教材配套
资深教辅编辑建议,要选教辅书,首先要和教材配套,教材有各种版本的,比如人教版、浙教版等等。
再就是看出版社。有些口碑好的出版社,对图书质量的把关很严,很注重图书的品质。这些出版社,能组织专家或者资深的老师进行教辅书的编写。另外,一般来说,省内出版社主要针对全省的情况,出的书比较贴合教材。
看看教辅的作者团队,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有些教辅是省内知名的老师编写,对教材进度掌握会比较好,而且内容也更有保障。
一位特级教师说,选教辅,一定要选适合学生水平的,不要盲目。如果孩子的基础都没掌握好,给买了提高的教辅书,就不适合了。
另外,家长想买教辅书,不妨听听老师的建议。老师会比较清楚班里孩子的情况,对教辅书也有充分了解。
金丹丹图为杭州庆春路新华书店,家长和孩子们在选购教辅书 程益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