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课堂进农家 田间修学分

浙江农林大学200多名学子暑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   打扫鸡舍、捡拾鸡蛋、打捞浮萍、采摘水果……早上6点不到,浙江农林大学大二学生徐昱和同伴石枭就起床了,两人简单地收拾整理并吃个早点后,就跟着农民“师傅”潘陆根一起开始劳作。直到晚上10点多,徐昱和石枭才忙完一天的活,在疲惫而充实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徐昱和石枭都是我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首批学员。从7月初开始,徐昱和石枭就在学院的组织下,“进驻”到临安市潜川镇海龙村拜农民潘陆根为师,与潘陆根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跟着生态养殖大户潘陆根劳作,学习各种务农技术;晚上睡在潘陆根家,远离网络睡得格外香;吃饭也是在潘陆根家吃,小菜都是自家种的。
      和徐昱、石枭一样,今年暑假期间,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235名学员,全部都深入到浙江各地的农村基层驻村实习。和一般大学生利用暑假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不同,村官学院的驻村实习是他们课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可以深入调研农村情况、学习务农技术,而且在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并提交实践报告后,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村官学院的学员康梓杭和倪苗,驻村实习的地点是临安市於潜镇扶西村农民金永根家。白天,他们跟着金永根摘香瓜、种西瓜,帮着金永根给猪喂饲料、打扫猪舍,为种桑养蚕、采收葡萄作准备;晚上,他们走进村干部家进行访谈、调研,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有关情况。闲暇时间,他们还免费给村里的孩子们办了个支教班,指导他们学习娱乐,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实习,康梓杭觉得收获非常大,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克服困难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刚来实习的时候,思想上没有做好准备。刚到扶西村,我有点接受不了当地的住宿条件:无线网络、单独卫生间都没有,晚上虫子多到不能玩手机,一玩手机整个脸都是虫子。几天坚持下来,我调整好了心态,现在基本能适应这样的生活。”
      大二学生韩乾杰则在驻村实习过程中学会了挤牛奶,他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牧场实习,我为自己能采集牛奶、发现病牛、消毒预防牛病传染而感到欣喜。”
      女生胡莹通过几天的驻村实践,觉得到农村生活还是非常好的,一方面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比较好,另一方面村民都很朴实、关系融洽。胡莹说:“我们实习的地方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而且村民都非常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我的实践体会就是,做得多,才能学得多,村中事务繁多,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向老干部请教,要积极融入村里的环境,与村民建立良好关系。积极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才能得到村民的拥护。”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的所有学员,是在原有的专业教育基础上自愿报名参加实习的。“今年暑假,我们村官学院的全体235名学员,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驻村实习,其中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106名学员,分赴温州、丽水、衢州等地农户家开展实习,其余同学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就近在老家附近的农村开展实习。学员们实习的内容以调研农村情况、共同参与劳动为主。在实习时间方面,则根据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一般在两周到四周之间。实习考核合格的,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指导老师叶斌说。
      对于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习,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村官学院院长余杰表示:“到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对农村的感情,提升农村工作能力最有必要和最有效的方式。” 陈胜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