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品牌

天目青项 中国历史名茶

  •   “天目俯视山景美,青顶云雾翠茶香”。原称天目山茶、天目云雾茶的“天目青顶”,产自吴越文化名城临安。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临安自古物华天宝,并曾创造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三甲的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茶叶市场激烈的品牌比拼,临安坚持以生态和品质为核心理念,推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千年积淀的历史底蕴
      天目山植茶历史悠久,史载西汉元始年间,“寿春人梅福字子真,见王莽有篡志,挂冠来隐于九仙山中,种茶以自娱”,至今已经2000余年的历史。到唐代中叶,天目山茶闻名于世,茶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明代每年“额贡御茶二十斤”成为贡茶,屠隆著《考磐余事》中将“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天目”六个茶品同列为佳品。清宣统二年在南洋劝业博览会上天目云雾茶荣获特等金质奖。历经各朝各代,天目山茶经久不衰,后因国事动荡,民不聊生,天目山茶几近湮没。上世纪70年代末,临安对天目名茶进行了恢复和开发工作,并由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重新题名“天目青顶”。1986年“天目青顶”在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举办的名茶评比中一举成名,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并于1989年获“浙江名茶”证书。伴随着临安茶叶历史变迁的是不断传承的天目茶文化。有唐代诗人皇甫的《送陆鸿渐天目采茶回》、皎然的《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清乾隆初年厉鹗的《试天目茶歌》等流芳千古的茶诗,有南宋时期产自天目山脚下的黑釉天目茶碗,还有大量的茶史资料等等,构成了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王国的生态佳茗
      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天目山区,峰奇石怪,谷幽泉清,茂林修竹蔽日,奇花异草覆地,有数不尽的自然美景。作为国家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除有“大树王国”之称的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外,还有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和“浙西第一峰”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极其优越。境内森林茂密,气候温湿,终年云雾笼罩,树叶落地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疏松肥沃,森林覆盖率高达76.5%,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天目青顶”鲜叶采自环境优越的高山茶园,经摊放、杀青、炒二青、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加工工艺蕴育了“天目青顶”,具有形似兰花叶质肥厚,色泽翠绿,滋味醇厚鲜爽,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匀齐成朵的品质特征。“灵根迸石无纤尘”,“含滋云雾灌泉脉”,使天目青顶形成了独特的风味,难怪善于品茗的皎然和尚,在饮了天目山茶后赞叹不已:“头茶之香远胜龙井”。1990年,在全国首批环境优美乡镇——临安太湖源镇境内的东坑村,荷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SKAL对该村所产的天目青顶茶严格检测,认证为有机茶后出口欧洲。从此,有机天目青顶茶香飘海内外。
    品牌引领的现代茶业
      近年来,临安市立足生态、文化、品质和区位优势,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制定实施以产业振兴和提升发展为核心的两个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以“天目青顶”为主导品牌的茶产业发展。“天目青顶”现有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1.6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万亩,年产680吨,产值2亿多元。已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浙江名牌农产品等资格和荣誉。全市已建立农业部标准茶园1个,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基地2个,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性茶叶专业合作社3家;已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茶叶销售网点60余个,创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5个,产品远销北美、东南亚和欧盟国家。“天目源”茶文化节、茶祖文化节等一系列以“天目青顶”为核心和载体的茶事活动,通过旅游、商贸、农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陆续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喜爱茶。“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氛围日渐形成。
    唐 皎然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寄元居士晟》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来。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