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通讯员 胡潮水 文/摄
今年的夏天来得似乎有些迟,连续的阴雨天延迟了早稻收获的日子。但一出梅,猛烈的阳光就让稻穗泛起了耀眼的金黄色。“你去把收割机开过来,我们今天收割早稻。”7月10日早上8点,龙游县优生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学智拿起电话,指挥农场工人做好收割早稻的准备。这也是龙游县早稻收割的第一镰。
8点55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开进地处东华街道上杨村的优生家庭农场一块面积为3亩的稻田收割早稻。“以前人工收割,两个人一天只能收1亩地,现在用上收割机,一台机器一天收30亩没问题。”王学智是个“粮二代”,他父亲王永生从1991年开始种粮,算得上是龙游县的老一代种粮大户。几年前,在外打工的王学智回到家乡,帮父亲管理农场。如今,26岁的他已经是种粮的好把式,翻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样样得心应手。
站在田埂边上只几分钟时间,我们就已汗流浃背。尽管连日阴雨导致稻田湿软不利于收割机作业,但熟练的农机手还是开出了一条笔直的收割路线。收割机像一只张着巨嘴的怪兽,把沉甸甸的稻穗“吞”进肚子。短短10分钟,肚子就满了,随后,农机手将收割机开到田边,将稻谷传送到大货车里,接着继续收割。
9点25分,3亩早稻全部收割完毕,1350多公斤稻谷收入囊中。记者算了一下,整个过程只花了半个小时。“照这个速度,到8月初我们就能把农场的900亩早稻收完。”农场的育秧田里,晚稻秧苗已经郁郁葱葱。“今天收完的地,明天拖拉机过来翻耕,后天就可以插秧了。”
如今,优生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不远处的粮仓里,几名安装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两台烘干机。“我们原有两台烘干机不够用,今年又新添了两台。”王学智说。
据龙游县农机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龙游全县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机械化生产,“不仅农民轻松了,还为抢收抢种节约了不少时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这位工作人员说,龙游县5万亩早稻可在8月中旬收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