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尽管杨梅成熟期间,我省杨梅主产区普遍遭遇梅雨袭击,杨梅品质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上周五(6月27日)在第四届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上,令人惊讶的是,来自青田的东魁杨梅以可溶性固形物14.6%,仍打破上届(2012年)缙云创造的东魁杨梅可溶性固形物13.9%的纪录,成功刷新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自2008年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2008年6月,首届杨梅擂台赛,乐清的荸荠种杨梅和缙云的东魁杨梅分别以可溶性固形物11.6%和12.4%双双夺冠,诞生了浙江最甜杨梅荸荠种和东魁种的农业吉尼斯纪录。
2010年6月,第二届杨梅擂台赛上,淳安的荸荠种杨梅以可溶性固形物11.9%,淳安、瑞安的东魁杨梅以可溶性固形物12.7%,成功申报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
2012年6月,第三届杨梅擂台赛,余姚的荸荠种杨梅以可溶性固形物13.3%,缙云县的东魁杨梅以可溶性固形物13.9%,再次挑战成功,刷新农业吉尼斯纪录。
连续四届的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见证了杨梅品质逐年在提高,消费者也惊喜地发现浙江的杨梅越来越甜了。
(注: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杨梅汁液中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总称,包括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最甜杨梅”走进香港
“我们的杨梅早上一亮相,就受到香港客商的青睐,他们说不愧是浙江省最甜杨梅!”6月23日,缙云县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洪美强从香港打电话向家里报喜时,兴奋地说。
6月23日,省农业厅在香港举办浙江杨梅六月红暨名优农产品推介会。推介会上,展出了宁波、温州、金华、台州、丽水等杨梅主产区的不同种类杨梅。
缙云县仁岸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洪美强一行特地空运了10箱杨梅赴港参展。这些杨梅都是合作社精心挑选的东魁杨梅,个头大,外观漂亮,品质优,曾获我省多个奖项,2008年、2012年连续两届在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上荣获第一名,曾被誉为“全省最甜杨梅”。
这次省农业厅组织全省优质杨梅赴港展销,在历届杨梅擂台赛上脱颖而出的“最甜杨梅”当仁不让,积极参展。在吉尼斯效应下,“最甜杨梅”一亮相就受到香港客商的青睐。缙云仁岸合作社空运过去的10箱“最甜杨梅”,与港商一见面,就受到他们的高度肯定,并与合作社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
如今,农业吉尼斯成了杨梅销售金招牌。据洪美强介绍,自从缙云的杨梅在浙江农业吉尼斯擂台赛上摘得东魁组冠军后,这几年来销售便喜报频传,身价比普通杨梅翻倍,今年东魁杨梅每公斤售价30元以上,比普通杨梅高出一倍以上;同时,在兰州等国内城市还开设了专门的杨梅销售窗口……
浙产杨梅安全优质
杨梅是我省的第二大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覆盖全省11个市和80多个县(市、区)。今年全省种植面积达132万亩,总产量55万吨。
“这次吉尼斯杨梅擂台赛虽然比的是杨梅的‘口感’,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消费者和种植户更关注活动背后的杨梅生产安全问题。”省农技推广中心水果专家孙钧说。
与往届擂台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特地增加了一条规则,即所有参赛样品需经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参赛。其中,有两家专业合作社就因来不及出具检测报告,而被迫放弃参赛,浙产杨梅品质安全由此可见一斑。
活动开始前,省农业厅还专门组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余姚、慈溪、象山等16个杨梅主产区的68个生产基地进行杨梅质量安全监测,抽取样品76批次,检测61个参数。结果表明,76个批次样品全部合格。
这样的结果归功于我省建立起来的安全监管体系。据省农业厅农产品质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在杨梅主产区建立了县、镇(乡)、村、企业(合作社)四级安全监管体系,在杨梅开采前一个月左右,农业执法大队就开始定期巡查检测是否存在用药等违禁行为。
像杨梅这样没有表皮,可以直接食用的水果,如果表面有农药残留,危害性很大。据介绍,省农业部门已连续多年开展杨梅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各地杨梅产区的街道与农户签订责任书,承诺在杨梅上市前一个月的禁药期内不打农药。“不管哪家杨梅上市,都必须先通过农残检测这一关。”仙居县皤滩乡林业站站长金焕北告诉记者,眼下杨梅成熟季节,他们每天都要检测40多个批次的杨梅,一旦查出农残不合格,经过复查还是不合格,就会要求这一种植户将全部的杨梅都摇落地上,进行销毁。
助力杨梅产业优化升级
杨梅成熟期正值我省梅雨高温高湿季节,又常会遭遇热带风暴袭击,加上果蝇危害,极易腐烂落果,虽有药饵、黄板诱杀和喷洒杀虫剂防治等措施,但效果有限,而药剂防治又存在安全隐患。以前,一些种植户为减少杨梅腐烂、落果和防治果蝇,喷施农药、激素及营养液,对杨梅果品安全造成影响。
那么,浙江的杨梅品质为何越来越好?省农技推广中心果蔬技术科专家介绍,这几年,在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的推动下,各地农业部门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杨梅品质,从杨梅良种良法、保鲜与贮运为切入点,大力推广杨梅矮化栽培、早结丰产、疏花剂调控、产后保鲜贮藏等多项先进技术,解决杨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技术试验示范,建立基地,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学,有效地提升了全省杨梅的品质,提高了杨梅整体产业的优品普及率,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杨梅产业的优化发展。
今年杨梅成熟前,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大郎坦杨梅基地,陈守才等果农忙着为杨梅搭建“蚊帐”。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黄岩区推广杨梅单株罗幔栽培技术。罗幔栽培是在杨梅采收前40到50天,用防虫网对杨梅丰产树进行搭架并全树覆盖,可以阻隔绝大多数害虫对杨梅果实的危害,同时停止果园内一切农药、营养液的树冠喷洒,可确保杨梅商品果的食用安全。
黄岩区林特局特产站站长黄茜斌说,白色防虫网还有降风速、遮光和防止强光直射作用。住进了蚊帐的杨梅无虫害、无农药残留、个头大、色泽饱满、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价格可以比普通种植的同档杨梅售价高2倍以上,市场上供不应求。2014年黄岩区新增单株钢架罗幔杨梅9000株,全区罗幔杨梅超过3万株,预计产量达到1200吨。目前在黄岩、临海、兰溪、上虞等杨梅主产地,采用该技术栽培面积达1000多亩。
青田县锡荣养殖专业合作社则采用杨梅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使杨梅树提早一年挂果,提早两年达到丰产,生产出来的杨梅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3%以上,单果重达25克以上,且具有早熟、果大、形美、味佳等特点。去年,该合作社建立了150亩杨梅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点。今年,示范点内的杨梅亩产达1200公斤,优质果达70.5%,亩产值达2.2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与常规栽培技术管理的对比,采用该技术杨梅亩产增加了300多公斤,亩产值增加了5500元。
台州是全省最大的杨梅产区,仙居杨梅又是我省杨梅的知名品牌。仙居县通过打造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0万亩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杨梅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品质和加工能力均居全国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