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以服务农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主体多元和经营服务专业、优质、高效的要求,完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农资经营企业从单一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根据《意见》精神,全省供销社系统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社、拓展经营范围等途径,积极开展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三化”服务,涌现出诸如嘉兴市绿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保姆式服务、萧山农资公司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开创“全优保”服务品牌等多种服务模式,推进了农资企业服务转型。
“保姆式”服务解决“种地难”
去年7月下旬,坐落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总投资300余万元的嘉兴绿农现代农业水稻育秧、烘干中心基本完成。“3条育秧流水线可为3000多亩农田供秧,5台烘干机每天24小时运转,收获晚稻时,可为近万亩晚稻提供烘干服务。”嘉兴市绿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高丰表示。如今,该公司的服务范围覆盖到育秧、机插秧、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多个环节,仅统防统治面积就达6万亩。
王高丰说:“不管是20亩,还是2亩,我们都提供全套服务,在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的背景下,‘保姆式’服务在解决‘种地难’时,企业自身也有了发展空间。”绿农公司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为农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
成立于2011年12月的嘉兴市绿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南湖区供销社持股40%。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5年的嘉兴市绿农农资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转型,公司形成了以农资供应为基础,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突破口,逐步开展机耕、机插、机收,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下辖3个子公司(嘉兴市绿农农资有限公司、嘉兴市绿农种子有限公司、嘉兴市绿农农产品有限公司)、4个合作社(嘉兴市南湖区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新丰绿农粮油服务专业合作社、桐乡绿农粮油专业合作社和七星湘禾粮油专业合作社)。“绿农”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得到了农民兄弟的认可。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首先应构建好服务网络,培育好服务队伍。2007年,依托绿农农资公司这个平台,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嘉兴市南湖区绿农植保专业合作社成功组建。合作社配备了8名管理人员,下设统防技术、机械保障、农药配送和指导督查四个组,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南湖区水稻病虫的统防统治和农业服务工作。通过吸收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作业人员以及农资经营人员,合作社先后组建了各种类型的服务站(队)26个,其中以行政村为主组建了绿农农业服务站6个,服务站下设215个作业组。基本形成覆盖全区各镇的合作社-服务站(队)-作业组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有效破解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农业服务面向千家万户,服务对象多元,服务要求多样,缺乏相应标准。针对这一情况,绿农公司按照“服务规范化、操作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了统防统治质量督查、材料申报检查等制度,明确作业规范要求及收费标准。此外,公司每年还对800多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服务培训,不断提高作业服务人员的道德、业务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公司已累计培训作业人员1545人次,其中165人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或操作证,成为农业服务的中坚力量。
农业社会化服务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比如水稻病虫防治服务,由于水稻病虫种类多,一般年份一季晚稻需要防治6-8次。尤其是水稻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近年来呈加重态势,迫切需要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创新防治手段,走技术集成、机械化作业之路。为此,绿农公司筹资30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345台套,其中植保机械331台,大中型拖拉机8台套,机动插秧机3台,联合收割机1台,育秧流水线3条,还建造了1100平方米的连栋育秧大棚,大大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
去年,公司开展统一机耕4655亩,晚稻基质育秧3832亩、机插秧3799亩,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机械化收割晚稻4373亩,统防统治服务面积48251亩(占南湖区晚稻种植面积的三成以上),为社员和周边种粮大户烘干大小麦、晚稻谷超过5000吨。此外,公司还参与土地托管服务,在嘉兴南湖的大桥、七星及桐乡崇福等乡镇承包了1.5万余亩水田,组织大户种植。
“全优保”成了农民“贴心人”
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发明的“全优保”这个名词,初听起来让人觉得神秘,但听到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陶维康的解释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套农资使用方案。
陶维康说,所谓“全优保”,意思是指全套的农资商品、优质的技术服务和保质保量的收成。2012年,公司已为“全优保”申请了商标。以后,只要一提到“全优保”,农民就知道这是一种农资使用方案。
针对杨梅的不同生长时期,“全优保”无公害杨梅周年管理方案就提供了详细的用肥、用药技术。如4月中旬,管理方案提示:要防治杨梅褐斑病等病害,并注明用什么药、怎么用;为提高坐果率,应补充硼锌营养元素等。
实行“全优保”的目的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农药为例,在推行“全优保”方案前,一亩地的用药成本可能要50多元;推行“全优保”方案后,只要20多元就够了,足足降低了一半。“全优保”让农民更系统地掌握平衡营养管理、科学用药技术,实现肥药双控,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下转B2版)
(上接B1版)
据了解,“台农”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专业化中的多元化、多元化下的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实施以“全优保”为品牌的服务方案,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上联生产商,下接农民,成为当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
“台农”认为,农资作为农业现代科技的载体,最能给农民带来帮助。基于此,“台农”秉承“让农民轻松起来”的使命,制定出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全优保”方案,在将好的农资产品传给农民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增强科学意识,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实现供应商、“台农”、农民三方共赢。
“能够给作物开处方”是“台农”一线业务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而“技物结合”的服务模式,也成了“台农”的核心竞争力。台州农民追着太阳种西瓜,“台农”则是跟着农民做服务,农民走到哪里,“台农”的农化服务就跟到哪里。针对台州种瓜农民分布全国多个省份、各地天气土壤条件千差万别的实际,从2006年开始,“台农”先后跟着台州种瓜农民到各地开设门店,实行一地一标准,并开发针对性农资商品,让种瓜农民享受标准化服务。
借助“技物结合”的服务模式和广阔的农资销售渠道,“全优保”方案得以顺利推广。据介绍,目前,“台农”已在台州市各乡镇、村发展连锁门店500家,在临海永丰、涌泉、上盘及海南、广东、云南等经济作物集中区域成立作物专门店47家,并建立了农药、肥料、农膜、种子专业团队。通过作物门店专业实施、加盟网点推进实施、专业团队分头实施,“全优保”方案有效满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大户对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的需要。
至今,“全优保”系列无公害大棚西瓜、西兰花、早熟蜜柑、东魁杨梅、草莓等5个作物培育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司已在10多万亩实行规模化种植的葡萄、西瓜上使用了“全优保”方案。
专业的服务,为“台农”赢得了骄人的业绩。如今,“台农”业务涵盖农药、肥料、农膜、种子等四大业务板块,建成批发配送、代理分销、大农户直销(家庭农场)等多种业态兼容的业务架构,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7亿元。
微信号变身农化“顾问师”
最近,两则有关杭州市萧山区农资公司的新闻很吸引眼球。一则是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行,农户可直接通过手机在线了解公司产品、新闻动态和农技知识;另一则是萧山区农资公司在农资连锁(加盟)店设立中国银行手机取款代理点,农户只要点点手机就能支付肥药货款。
据悉,萧山区农资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以萧山区农资商品科技应用顾问专家团为依托,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农技咨询服务。该微信公众号根据农事节气,将发布不同作物的种植注意事项,成为农民的贴身农化“顾问师”。
农户只要在微信朋友添加中搜索微信号“萧山农资公司”或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关注就可添加,享受上述服务。
这是萧山区农资公司围绕农资服务、推进转型升级的两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萧山区农资公司积极建设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去年2月,公司创办了杭州萧农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作业队+农户”的运作模式,着力构建水稻、山林、茶叶、蔬菜等统防统治的专业服务平台。去年,合作社共组建防治作业队37支,作业队员达148人,开展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近7万亩次,成为萧山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该公司领办的万农粮食专业合作社,坚持以粮食产业化为载体,积极推进农资服务与粮食产业的紧密对接,通过在社员中实施“生态米基地”、“种子种苗工程”、“晚稻高产示范田”等项目,提供“农资直供、配送到田、上门辅导、指导消费”等服务,既抓住了农资消费大户,又提升了产业化服务水平。
萧山区农资公司还积极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项目,按照“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耗排放低碳化”的目标,去年在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万亩核心区块内,精心组织实施萧山区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综合回收处理试点项目,对辖区内废弃的农药包装瓶、袋、桶及废弃农膜实行定点投放、统一回收、分拣储存和规范处置。当年共回收各类农药袋(瓶)2.4万只,达到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美化田园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
该公司按照“一个重点镇街、一家庄稼医院”的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了区、基层二级庄稼医院建设,构建起一个相对配套、功能齐全的庄稼医院科技服务链,重点开展门诊咨询、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上门诊治等服务,指导农民科学防病治虫,合理施肥用药,助推农业增产增收,打造供销社为农服务示范窗口。
现在,萧山区农资公司在萧山的农资主渠道地位不断巩固,其区内化肥市场占有率达90%、农药占70%、农膜占60%。去年,公司实现农资销售总额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