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遐迩;碧水呈奇,名茶飘香。淳安县地处中国绿茶“金三角”、“龙井”茶钱塘产区,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历史上的贡茶产区,国家首批茶树良种“鸠坑种”的原产地。“千岛玉叶”就
孕育在这飘渺幽静的山水之中,“纯净瑰丽,鲜香悠悠”。
茶叶生态环境优良
淳安是国家级生态县,长三角的后花园,全国湖泊的绝版示范。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和高达73.9%的森林覆盖率。特别是178.4亿立方米的千岛湖水,至清、至淳、至甜,是我国战略储备水源保护地。四环之山、上游之水、千岛之最,共同赋予了淳安茶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早,秋寒迟,无霜期长”的独特小气候,湖畔山间的几十万顷山坡地成了茶树的“风水宝地”,造就了千岛玉叶茶,条直扁平、挺似玉叶,芽壮显毫、翠绿嫩黄,香气清高、隽永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耐泡,汤色明亮,厚实匀齐的特质。泡于杯中,朵朵茶芽飘逸耸动,似出水芙蓉,娇嫩可人,成了千岛湖受人追捧的又一“香饽饽”。
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淳安产茶历史古远,弥久芬芳。早在东汉建制以前,“鸠坑种”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道:“茶之名品,睦州有鸠坑”。五代十国的毛文锡在《茶谱》中赞曰:“茶,睦州之鸠坑,极妙”。唐代就将鸠坑茶作为贡品长途押运入京供皇亲国戚、达贵显赫享用。明清以后,淳安所产“遂绿”眉茶,外形紧结硕壮、锋苗显露,茶汤黄绿明亮,茶味香醇耐泡,叶底柔嫩厚实,内含物质丰富,为中国茶叶珍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国际盛誉,与安徽“屯绿”、江西“婺绿”并称中国绿茶金三角。进入上世纪80年代,淳安茶人吸取“龙井茶”制作技艺,整合“鸠坑种”品质特点,开始了扁形名茶发展。1983年,在亲品淳安生产的“龙井茶”后,茶界泰斗庄晚芳教授亲笔赐名“千岛玉叶”。千岛玉叶茶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尝试新的跨越。
产业基础日益夯实
淳安乡乡镇镇产茶,茶园面积19万亩,年茶叶产量6500吨,产值6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15%。县委、县政府也一直将茶叶作为淳安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茶产业做大做强。到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基地8.7万亩,优选推广了2个鸠坑种单株;推广各类名茶加工机械2.9万台,建立千岛玉叶茶加工流水线4条;扶持建立标准化名茶厂290余个,其中获QS认证35个;建立茶园统防统治示范点40余个,覆盖面积4万余亩;制、修订“千岛玉叶”茶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国家级标准茶园创建通过了验收;通过无公害认证茶园10万余亩,有机茶认证1万余亩。全县先后培育一定规模茶叶企业70余家,其中精制茶企业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0余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培育专业茶青、茶叶市场4个,其中县级市场千岛湖茶叶市场,如今已是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和全国供销社重点龙头企业,年交易量8000吨,交易额9亿元。“千岛玉叶”正引领着淳安茶叶为淳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品牌塑造日渐成效
为做好“千岛湖水”、“千岛玉叶”这一“秀水”与“好茶”相叠加的文章,淳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千岛玉叶”作为全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品牌、质量、商标、包装的四统一管理,出台多个千岛玉叶品牌管理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统一包装服务中心,加强对30余家品牌加盟企业的严格管理;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经视”等电视媒体,在“中国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报刊媒体,在县城交通要道大型户外广告等媒体上广做宣传;依托千岛湖的秀水美景、佳茗玉叶,承办2013中国茶叶学会年会等茶事活动;以支持单位身份参加浙江绿茶博览会等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在上海、杭州等地举办大型品鉴推介活动,扩大影响。多年来,“千岛玉叶”先后赢得浙江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中绿杯”金奖第一名,“中茶杯”特等奖第一名等50多项殊荣。2009年,千岛玉叶跻身浙江省十大名茶行列,2010年,又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2013年品牌价值达10.88亿元。除销往全国28个省市,还远销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千岛玉叶”名声远播,日益显赫。
发展远景潜力无限
今后的市场,必将是绿色、生态、安全的市场,茶叶作为绿色饮料、绿色产业,前景广阔。而“千岛玉叶”茶区的自然生态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未来淳安茶叶依靠质量赢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劳力结构的变化,推广机械化、自动化等省力化生产技术势在必行,通过调优产品结构,革新生产技术,淳安必将依托庞大的茶园规模、丰富的茶种资源,发挥出茶叶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茶园增收的巨大潜力。茶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媒介,喝茶养生、以茶养廉都比较符合当前时代步伐,而淳安悠久的茶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千岛湖旅游、休闲资源,都为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和茶经济带来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