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中山区,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的磐安县大
盘山内,高密的山林、缭绕的云雾,加上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孕育着秉承唐代贡茶“婺州东白”之工艺特色的云峰茶。磐安云峰茶,属
半炒半烘型名茶,其外形条索挺直有锋苗,芽叶肥嫩,色泽翠绿鲜润;内质叶底
嫩绿成朵,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醇鲜爽、回味甘甜,香气清高持久,具有“三绿一香”之品质特征。
经当地历届党委、政府多年的重点培育,出台各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示范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磐安茶产业做大做强。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茶园总面积8.72万亩,产量2000余吨,产值2.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其中名优茶1841吨,产值2.68亿元。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等荣誉。目前,磐安茶产业已形成了以下五
大特色:
产茶历史悠久
这美丽的茶乡不仅茶好,还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磐安县玉山镇有一个古茶场,始建于宋、重修于清,是国内幸存的、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在晋代,有许逊道士在磐安玉山一带研制“婺州东白”并四处施茶。唐代,陆羽专著《茶经》记载:婺州东白作为名茶,被列为贡茶,排第十位。明代《浙江通志》载“东白茶素负盛名”。清代《东阳县志》载:茶以大盘、东白二山为最。
茶叶品质优异
磐安是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各类生态环境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森林覆盖率80.1%,昼夜温差大、漫散射光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碱适宜、土壤肥沃,所产的茶叶品质优异。2007年浙江绿茶博览会期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磐安的茶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7%,比国家标准36%高出11个百分点,铅含量每公斤0.74毫克,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茶每公斤5毫克的标准,具有典型山区优势茶叶的品质特征。近年来,该县又积极推行磐安云峰茶生产技术规程,全力推广色诱板、病毒制剂、矿物源植物源农药、物理杀虫灯等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保障了磐安茶叶的优异品质。
产业基础扎实
当前,茶叶产业已经成为磐安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有5.2万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占总劳动力的45%,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的农户占农业总户数的40%,其中茶叶主产区玉山台地6个乡镇人均茶叶收入30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拥有县级茶叶龙头企业11家,规范性专业合作社18家,专业化加工茶厂11家,其中年生产茶叶20吨以上企业5家;另外还有年加工1吨以上的茶叶大户800多户,专业化加工率达90%,茶叶产业发展基础非常扎实。
销售网络健全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市场为龙头,以茶叶龙头企业、经营购销户为重点,积极培育茶叶经营主体,构建了遍布全国的茶叶销售网络。目前已建有1个专业市场——浙中生态茶叶市场和3个鲜叶交易市场。其中浙中生态茶叶市场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3.4万平方米,市场内有店铺178间,交
易大厅内有摊位500个,是集商贸、居
住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目
前市场内茶叶购销户400多户、
经营企业108家,年销售茶叶
达3000吨,年销售额3.8亿
元。此外,还培育了一批懂
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
叶经营主体,在县内外设
置购销点1000余家,从
业人员4000余人,遍布
全国各地,茶叶销往北京、
山东、江苏、四川、广东等
14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
者青睐。
品牌效应良好
自2007年成功注册了“磐安云峰”证明商标,并被确定为全县茶叶中心品牌后,当地政府每年投入100多万元,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五统一”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茶博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磐安云峰”茶叶中心品牌,先后被评为浙江城市礼品地方名茶“金名片”、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农产品,已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磐安云峰”作为浙江名茶新秀载入《浙江名茶》、《中国名茶志》、《中国名茶图谱》、《中国茶经》等茶叶专著。2013年,经权威部门评估,“磐安云峰”品牌价值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