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我省杨梅产区各显神通俏销丰收果

  □见习记者 蔡希师
  浙江杨梅迎来了丰收年,预计总产可达55万吨。然而,持续的梅雨却让杨梅的采摘和销售遇到了尴尬。如何把这么多杨梅销出去呢?
杨梅丰收遇尴尬
  世界杨梅出中国,中国杨梅数浙江。目前,我省杨梅栽培面积达132万亩,投产园面积的增加,栽培管理的重视,加上总体气候适宜,今年我省杨梅获得大丰收,预计总产值达55万吨,比上年增产9.8%。
  杭州市果品批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朝法介绍,浙江杨梅上市时,适逢梅雨季节,受梅雨影响,杨梅甜度降低,使杨梅的销售更加困难,即使是东魁杨梅也只卖到7-8元每公斤。“这种销售情况已经有10多年没见过了。”
拓销路各出奇招
  面对杨梅丰收形势,有关部门及早准备,迅速行动,组织产销企业赴香港促销。6月23日,红透浙江的杨梅,漂过香江,在繁华的香港市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傍上电商促销量。如今的杨梅市场,网络销售成为异军突起的“大黑马”。“这个杨梅口感太好了,比在市场买的杨梅要甜得多,也新鲜得多。”家住杭州市朝晖九区的洪先生在尝了一颗刚刚快递到的仙居杨梅后高兴地说道。洪先生是一个地道的“杨梅控”,往年杨梅上市的时候,都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杨梅。“以前吃的杨梅总感觉不够甜,看起来也是干干的,没水分,还有一股怪味道。”前一段时间,他在淘宝网上看到有杨梅销售,于是就买了3公斤一盒的杨梅试试。让他意向不到的是,网上购买的杨梅不仅在品质上强于市场上购买的杨梅,就连价格也不是很贵。“这一盒大概168块钱左右,一公斤56块钱,不过这种品质还是值得的。”
  网销杨梅满足了消费者,也让经销商喜笑颜开。在洪先生下单的“仙居杨梅第一镇”的淘宝小店中,记者发现这家店铺短短一个月已成功销出1581份杨梅。在与店主“小猪凯凯”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这家淘宝店所销售的杨梅都是荸荠种杨梅。刚开始销售时也遭遇过冷淡,但随着老顾客的回头,以及口口相传的好品质,让店铺的杨梅销量的慢慢有了回升。“做网销杨梅,品质保证就是销量保障。”“小猪凯凯”用一句话解释了该店杨梅热销的原因。
  众所周知,杨梅从上市到下市只有20天左右,“一日三变”的短保鲜期,使得销售的时间、空间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这些问题不解决,网销杨梅的品质就难以保障。“小猪凯凯”告诉记者,该店刚开始销售杨梅时,由于保鲜技术不到位,经常会发生杨梅到货时已经变质。大量的退单,让他焦头烂额,甚至一度有放弃网销的想法。但是网销的前景又让他难以割舍,在做了诸多尝试后,终于找到了适用的杨梅保鲜方法:在客户下单后的第二天清晨4点开始采摘——采摘后直接送入种植基地旁的冷风保鲜库进行预先打冷——打冷一小时后分拣人员进入冷鲜库进行分拣包装——全程冷链运输送至客户手中。这样的保鲜流程保证了杨梅的品质,同时也解决了杨梅运储难题。遇到梅雨天,果农也可以先把采摘下来的杨梅放进冷鲜库,避免梅雨给杨梅采摘和品质带来不利影响。不愁销售的杨梅价格稳定,果农也能实现增收致富。
采摘游成为重头戏
  炎炎夏日,尝上几颗杨梅,一股通透的酸甜让太阳都显得不再那么刺眼。现在,在家吃杨梅已经稍显过时,走进杨梅园里,站在杨梅树下,伸手即可摘得的新鲜杨梅则更受广大杨梅爱好者的欢迎。
  兰溪市马涧镇荸荠梅果蔬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兰溪马涧镇马一村。130亩的杨梅园,分布在几个山头。“平时来我们这里的都是家庭旅游采摘,一天能来个100多户,300-400人左右。”该杨梅基地负责人余寿化介绍。据了解,该园种植的杨梅为荸荠种和东魁两个品种,批发价每公斤14—16元左右,客人以来自江西与安徽的外省游客居多。如果游客自行采摘,每人采摘5公斤以上杨梅不收取额外门票费用。“今年,我们基地杨梅的采摘时间是6月6日到6月24日。”余寿化告诉笔者。
  据省农业厅种植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现在杨梅采摘的人工成本较高,杨梅采摘游的发展可以降低杨梅种植户的采摘成本。而且在采摘游发展中,可以将杨梅采摘、生态观光及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杨梅文化。
专项督查为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为保证杨梅质量安全,浙江省农业厅近日在全省杨梅主产区进行质量安全专项督查,对余姚、慈溪、象山、仙居等16个杨梅主产区的68个生产基地开展了杨梅质量安全专项检测,共抽取样品76批次,检测61个参数,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对于市民所关心的“杨梅为何越长越大,是否使用了膨大剂”,“现在的杨梅都越来越硬,是否使用了特殊化肥”等问题,省农业厅质监处副处长占金荣向记者作了详细的解答。因为近年来大个杨梅更适应市场需求,所以种植的杨梅品种都是大颗粒杨梅,并不是膨大剂所造成的。而杨梅越来越硬则是为了方便运输,而特意培植的硬果肉杨梅。“现在我省杨梅主产地所产的杨梅,因为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控,都是可现摘现吃的。”占金荣也表示,为确保杨梅品质和安全,市民在购买时还是选择正规的市场或水果超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