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基因技术改变蚊子性别构成

或可彻底消除疟疾威胁

  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雌蚊则是这一疾病的主要传播者。最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的基因方法,可使蚊子不再繁殖雌性后代,利用这一方法来防治疟疾,或可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除疟疾的威胁。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种名为I-PopI的DNA切割酶植入到雄性冈比亚蚊体内。通常情况下,雄蚊的一半精子会携带X染色体,它们将产生雌性后代,而另一半精子会携带Y染色体,它们将产生雄性后代。而在植入I-PopI酶后,冈比亚蚊精子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被剔除,所有功能性精子所携带的均是Y染色体,其结果是这种经过基因改良的蚊子的后代几乎都是雄性蚊子。研究人员在第一次实验中,蚊子所繁殖后代中95%是雄蚊。随后,研究人员从野外抓捕了5群冈比亚蚊进行实验,结果有4群蚊子在经过6代繁育后因为不再有雌蚊而灭绝。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一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令人鼓舞的是,这一方法具有自我持续性,雄蚊在接受基因改良后,只会繁殖雄性后代,而它们的雄性后代也同样只会繁殖雄性后代。因此,如这一情形能够在野外复制,将最终导致传播疟疾的蚊子种群崩溃,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的疟疾或许将被彻底消除。
(摘自《科技日报》 刘海英/文2014年6月1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