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猪价止跌回升

专家建议:合理安排生猪结构,适时出栏

  □本报记者 程益新
  从去年12月开始,我省猪价持续下跌近半年,均价从每公斤15.12元,下跌至4月16日10.49元,猪粮比连续3个月低于5∶1红色区域,最低时为4.23∶1,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生猪养殖亏损每头达到300元以上。
  然而,就在市场普遍预计低迷行情到来时,4月16日以后,我省猪价触底反弹,尤其是在“五一”后,猪价快速上涨,到5月14日,猪价为每公斤13.63元,个别地方,外三元生猪价格甚至达到了每公斤15元以上,猪粮比反弹至5.35∶1。
  养殖户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养殖户:猪价上涨近三成
  “猪价最低时10.4元/公斤,这几天价格稳定在13.5元/公斤左右,终于走出了跌跌不休的阴霾。”电话里,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毛勇明显心情不错。
  据毛勇介绍,除去饲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生猪的出栏价应该在每公斤13元左右养殖场才能保本,而以生猪出栏价每公斤10.4元、每头猪平均120公斤计算,卖一公斤猪肉亏损3元钱,一头猪就亏损360元。”毛勇粗略计算,目前养殖场的存栏量在5万头猪左右,按照一个月出栏5000头来计算,每月亏损至少180余万元。“公司的存栏量、育肥室都是定好的,猪长到120公斤左右必须卖掉,再加上资金回笼、猪粮比等因素,所以即使亏本,出售量也少不了。”毛勇说,养殖户根本无法做到价格高时多产出,价格低时留着不出货,这也导致生猪养殖户的议价能力不强。
原因:供求关系发生变动
  分析本轮生猪价格异常波动,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任锦芳认为关键还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动的集中体现。
  任锦芳说,生猪价格的下跌,主要原因体现在供求上。一方面是供应增加。随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持续推动,全国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连续增长,去年全国生猪出栏达到7.15万头,猪肉产量5400多万吨,均比2007年增长了27%,为历史最高。与此同时,我省生猪出栏由2007年的1948万头,增加至2193万头,增长了12.6%。去年,我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比重54%,比2012年提高了2.65个百分点。同时,受去年上半年亏损影响,下半年行情好转后,养殖户把生猪出栏时间集中在春节前价格高时,且出栏体重也较大,增加了生猪供应;另一方面是需求相对不足。据农业部对50家大型批发市场统计, 1-2月份白条猪肉交易量为6.25万吨,同比下降了3.5%。而省商务厅公布的全省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统计,今年1-3月共屠宰生猪406.7万头,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下降了四成多,其中,2月份数据为96.2万头,同比下降了11.4%。
  在整体生猪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为何近期生猪价格快速反弹?任锦芳认为,仍然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的结果,即在全国生猪产能整体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局部时段出现的反弹现象。一方面,因“五一”和“端午”两个节日,暂时性地拉动了猪肉消费。据我省监测站监测数据统计,5月以来,单月生猪调入量同比增幅为15.5%,高于前4个月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供给上出现了临时性空档。本轮生猪价格下跌起于去年中秋前后,时间长、程度深,越临近春节猪价越跌,养殖场(户)心里越慌,想尽办法加快生猪出栏,导致春节前形成了一种抛售生猪的态势,拉低了猪价,减少了压栏。再加上养殖户对后市形势的不乐观,母猪淘汰增加,补栏减少,最终形成“五一”前后,压栏猪基本出售完毕,为本轮猪价在持续严重亏损态势下短期的强势反弹创造了条件。
  有调查显示,目前生猪出栏体重下降明显,市场存留生猪多为体重在100公斤以下。据浙江惠丰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峰介绍,近期萧山养猪企业出售生猪体重大约在108公斤,比春节前下降17%,且低于正常110公斤水平。全省范围内待出售生猪总量的暂时性下降,造成生猪供应不足导致的报复性反弹,进而拉动了近期猪价的突然走高。同时,养殖户普遍具有“惜售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猪价的上扬幅度。
专家:合理安排生猪结构,适时出栏
  任锦芳说,当前生猪生产形势较为复杂,影响后市走势的因素也较多,但总体上仍处于生猪生产的调整期。
  据农业部生猪监测点数据分析,虽然从去年9月开始,全国能繁母猪数量环比逐月下降,幅度也逐步增大,到今年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6%,同比减少5.1%。但大中型养殖场母猪淘汰仍处于正常的范围,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均仍处高位。任锦芳预计,近期生猪价格快速反弹的势头将逐渐趋缓,甚至出现振荡态势。7-9月份,由于受夏季高温影响,外省生猪调入浙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省内猪价可能会有一个上升空间。
  为此,任锦芳建议,一方面,养殖户要合理安排生猪结构,适时出栏。尤其是在猪价涨跌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严格饲养管理,保障产业安全。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生猪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设施设备改造,提高母猪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