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衢州市衢江区举村乡龙头坑村的一块地里,八九个妇女正在挖采中药材。“今天,我一共雇了30来个人挖采元胡。”舒畅家庭农场总经理舒慧云告诉笔者,150亩元胡,5月1日开始采收的,到这天已经挖了40亩。
此前半个月,舒慧云还雇人将50亩的浙贝母采收了,烘干后,一估算,贝母(干货)亩产达280公斤。舒慧云乐了,“主要是库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种植中药材,贝母生长得特别好,按市场上的价格每公斤160元计算,每亩毛收入达4.48万元。”此外,他还在龙头坑村种植了50亩橘梗,以及百合、玉竹、芍药等中药材。
舒慧云是衢江区周家乡诚后村人。他与妻子卜银霞在广东做了十几年的药材生意,对一些药材的市场行情相当了解。看中衢州的好山好水,舒慧云决定回家乡搞中药材种植。“之前,我们考察了许多地方,后来从网上查到举村库区的梯田,因为海拔400多米,有小气候,适合种中药材,我们就来租地了。”一旁的卜银霞说。2013年6月,他们在乌溪江库区深处的龙头坑村流转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
舒慧云还专门从磐安聘请了技术人员,现在已经种植了橘梗、贝母、元胡及百合等中药材300亩。“我们有销售渠道,农场与多家药厂达成了销售协议,药材不愁卖。”舒慧云相告,农场还建了中药材粗加工场所,内有烘干机、清洗机和切片机等设备。“贝母和元胡的生长期只需9个月左右,采收后,先进行粗加工,既可以卖到中药材市场,还可以销往广东的药厂和医院,那样药材的经济效益更高。”
舒慧云分析,种中药材,亩收入能超过1万元钱。今年,他种植的元胡(干货)亩产200公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70元每公斤计算,每亩毛收入可达1.4万元。像种贝母和元胡,采收后还可以再种一熟水稻或者玉米、西瓜等作物,提高田地利用率,增加收入。
在舒慧云的带动下,龙头坑村正打造衢江中药材第一村。今年2月,龙头坑村支书温作群也开始种药材。他陆续流转了140多亩地,舒慧云提供技术指导和负责药材销售。而今,温作群在地里,已种了厚朴、杜仲、银杏近百亩,还有覆盆子。
“去年,因为村民没有看到效益,观望的多,只有几户农户种植中药材。”舒慧云说,今年农户看到他种药材成功了,已经有十几户农户要种植了,还有周边村庄的农户也计划种了。
“种中药材不仅有经济效益,还可以结合乡村游,吸引游客来旅游。”舒慧云指着长势良好的橘梗说,这种药材还可以观赏,它的花期有4个月,马上要开花了,到时相当好看。下一步,他打算再流转土地,带动更多的农户靠种中药材增收。 胡宗仁
笔者手记
舒慧云夫妻能在乌溪江库区种植中药材成功,主要得益于库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那儿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种植中药材。还有,他俩有销售渠道,正因有了市场,这才开始规模种植中药材,有道是:做事有准备有计划,就能成功。
当下,如何让百姓实现增收,选择一个致富项目是关键。这个项目,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并且要和市场挂钩,才不至于昙花一现。而今,在舒慧云带领下,龙头坑村渐成了衢江中药材第一村,村民的一条增收路也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