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机化率的增幅超过了政策实施前35年的累计增幅,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7.2%,我国农业生产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作业为主的转变。
总结近几年农机化发展经验,在政策支持、补贴拉动相对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还是要靠科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事关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大计。
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加技术供给。应设立从制种、种植到产后初加工全过程产业链的多个农机化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凝聚全国农机化的优势科技资源,搭建全国性的交流协作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大联合、大协作,通过谋划和实施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和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农业领域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参与农机化科研,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要加强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农机化科技进步的基础。各地应在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加快农机化主推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也要分层开展相应培训活动,层层抓落实,建立起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的人才保障机制。
要大力培训实用人才,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关键在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素质。要重点抓好一批农机化技术能手的培训,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高技能人才,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使广大农机手成为农业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实施者、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要以农机管理标准化、农机配置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引领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
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不开现代农业机械。在农业劳动力数量、素质结构性下降的今天,良种、良法的推广和使用,必然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要与轻简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否则难以有效推广实施。
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机化在未来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面对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机化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汪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