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激活沉睡的资本

  □本报记者 俞廷尚
  前不久,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平阳村把100亩集体流转好的土地摆上了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公开拍租。经过几轮竞拍,最终以高出起拍价58.3%的价格成交。
  农村集体资产摆上竞拍台,如今在柯桥农村已不再是新鲜事。自2012年在钱清、平水两镇成功试水农村产权交易以来,该区农村集体资产迈入市场化交易轨道。
  效果显而易见:2013年,柯桥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 12.23亿元,平均每村370.6万元,增幅达20%。
  沉睡的农村资本,终于苏醒了。
摸清家底促发展
  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柯桥区在“三资”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集体资产、资源在交易流转、合同签订、项目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权力寻租、暗箱操作、高买低卖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极易引发干群矛盾,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成果的共享,甚至影响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局。”区农办主任高青泉说,由于缺乏阳光操作,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动性大打折扣,真正的市场价值很难体现。
  钱清镇村集体经济发达,每年仅各类租金收入就超过9300万元,但不少村在“家产”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该镇蜀风村党总支书记徐万铭坦言,以前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理比较随意:“比如厂房租赁,因为有人托了关系,就会低价租赁给他。”价格的不公开、不合理,合同的不规范,使得集体资产管理乱象丛生。
  平水镇29个村共有6325亩土地(林地)出租,但同样的地块租价却很悬殊,高的每年每亩上千元,低的只有百来元。管理上的不规范、不公开,导致一些农村干部公信力下降。
(上接第1版)
  “钱清镇和平水镇的情况并非个案,农村集体经济在这种状态下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群众也很难从中得到实惠。”区经管总站副站长寿建荣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些乱象,柯桥区从2012年开始在钱清、平水两镇探索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新机制,并取得成功。
  “要流转交易,首先得搞清楚家底,数量有多少,哪些可以交易。”柯桥区对所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盘点、清查、核实,全面摸清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并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现在村里有多少资产,每年收入怎么样,我们都可以到村便民中心查询,查清了,公开了,大家也就放心了。”平水镇西湖桥村村民老陈说。
  不仅如此,柯桥区还率先在全省开展确权赋权工作,一本本有法律效力的证书,明晰了权属,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到去年底,该区已有61个村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登记农户3.24万户,82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持股村民达8.78万人。
  “清晰的权属是上市交易的前提,由市场来公开、公平定价,才能真正体现资产、资源的市场价值,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寿建荣表示。
创新机制抓规范
  资产的全面清理,暴露出集体资产发包合同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同类的集体厂房、仓库和土地,出租价格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数倍;租赁合同有的一订10年,甚至更长。
  为此,柯桥区专门对各村涉及当年和今后数年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规范。平水镇采取了统一分类分档、统一租赁期限、统一租赁价格、统一项目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核销程序和创新产权交易机制的举措。比如集体资源按性质用途分土地、杂地、林地三大类,按区域位置好差分集镇区、边缘村两个档次,镇政府根据市场价分类分档确定指导价。“所有合同按房屋、田地、山林、水面确定最长租赁期限分别为3年、5年和10年。通过规范,村集体收入增加了60%,实现了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也保护了干部。”平水镇西湖桥村党委书记徐晓耿告诉记者。“现在的合同,更加规范、合理,对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更为有利。”寿建荣说。
  区经管总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至目前,全区共清理经济合同14963份,涉及金额10.45亿元,其中需整改完善11416份,已整改完善 11312份,整改完善率达99.09%。收回以前年度合同欠款761笔,金额2780万元。
  柯桥区还创新制订了“三资”清理核实登记、问题处置整改、交易价格指导、集中产权交易、开支限额审批、利润分配审计、干部利益回避、定期报告评议等制度,这些制度覆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
  “乡镇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流转纳入公开交易中,实行市场化运作,既保障了集体利益,也杜绝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高青泉表示。
拍卖台上增效益
  今年3月初,夏履镇越王峥村把一幢建筑面积为550平方米的老村委会办公大楼摆上了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经过9轮叫价,结果被一村民以110万元的价格拍得,比起拍价足足高出50万元。“按照原先的办法,估计到不了这个价格。”该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公开竞价交易,让集体资产增值不少。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把集体资产的流转交易放进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平水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一项项将要交易的农村物业和土地经营权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通过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做到了信息公开,方便了双方沟通。”中心工作人员汪树烽介绍说,平水镇对集体资产实行“凡租必竞”,通过设定最低价,明确租赁期限,规定增长幅度,统一信息发布,使村级资产、资源规范化运行。
  今年以来,平水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拍租,已成功达成21起农村集体物业和土地租赁权交易,成交额近200万元。此外,还受理了13个村级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成交价为1173.7万元,比竞标价减少150多万元。“以土地为例,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竞拍后,出租价由2012年的平均每亩427元增加到2013年586元,提高 159元,增幅达37.2%。”手握一份上年度统计报表的汪树烽向记者解释。
  在钱清镇租了6000平方米厂房的绍兴清泉化纤有限公司老总沈水泉说:“原先跟村干部打声招呼就能得到一个优惠价,现在不行了,都要通过竞价拍卖来办了。”“就像交易所一样,通过把村里的集体资产、资源,包括厂房、仓库、土地等进行公开招投标,使村级事务实现了公开透明。”钱清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柯桥区农村集体2万元以上的大宗物资采购、净值在2万元以上的资产转让都必须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交易。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等9类产权,都可以通过交易中心竞拍、流转。区里还建起了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实行网上竞价交易。
  目前,柯桥区各乡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作有声有色,已开展农村产权交易138宗,金额3550万元,比初始价增长15%以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柯桥区通过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由市场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的做法,无疑将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