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稻-菇-笋”循环高效种植模式

  主讲人 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 龚佩珍
  平湖是我省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水稻种植面积在33万亩左右。近年来,平湖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让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种植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稻—菇—笋”的循环高效种植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良性互补的生态、高效发展之路,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升级。蘑菇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大量稻草(约占50%-60%)的出路,而且带动当地粮农出售稻草增收2800万元。该轮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蘑菇种植以稻草作培养料,并实行多层架立体栽培,土地占用少,生物转化率高;芦笋种植又以蘑菇菌渣作基肥,改良培肥土壤,既节本增效,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水稻
  水稻品种以优质高产的“秀水”系列为主,种植方式以单季直播为主,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常年单产水平550公斤/亩、产值1500元/亩。
  近几年蘑菇生产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稻草的增值,按每亩产优质稻草400公斤及2013年稻草平均收购价400元/吨计算,平均每亩可增收160元。
蘑菇
  蘑菇一般采用竹棚多层架立体种植,单个菇棚可栽培蘑菇5000平方尺,主要种植品种为双孢蘑菇“AS2796”。一般于每年的8月中下旬开始堆料发酵,9月上中旬进菇房进行二次发酵,9月中下旬至10月底分期分批播种发菌,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进行河泥砻糠或泥炭(稻板泥+草炭)覆土,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并进入出菇期管理。冬季气温下降后菇棚采用双膜覆盖促出菇提高冬菇产量,采菇期持续至翌年5月中下旬。生产结束后的蘑菇菌渣,集中堆制发酵5-6个月后,还田用作芦笋种植的基肥。
  按近三年蘑菇平均生产水平,每平方尺鲜菇产量1.18公斤、产值7.80元。
芦笋
  平湖绿芦笋采用大棚全程避雨栽培,并配以微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主栽品种为优质高产的“格兰德”,以春季栽植(3-6月份)和秋季栽植(8-9月份)为主,种植密度在每亩1300-1800株,基肥以蘑菇菌渣为主,亩用量3000-5000公斤;冬季清园后,蘑菇菌渣作催芽肥,亩用1000-2000公斤,加复合肥40-50公斤。第二年即开始采收芦笋,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冬季采用3-4膜覆盖的春芦笋一季亩产值即达7000-10000元。夏秋季主要虫害夜蛾类的防治,宜选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杀技术,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013年,平均亩产商品嫩笋1299公斤,亩产值11427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