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把农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编者按: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三农”领域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他们奋斗在农村,奉献在农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三农”,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改变农村面貌,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他们的风采,从今天起,本报在“最美三农人”专栏陆续推出报道,让最美人物的最美精神、最美力量激励大家,让追求最美成为“三农”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行动。
□本报记者 程益新
  一天时间,他先后到蔬菜基地、水稻田间、现代农业园区、烘干中心、育苗大棚、残疾人创业基地、创意农业千亩向日葵种植基地7个地方,马不停蹄。
  这就是开化县农作站站长郑校平的工作状态。每到一个地方,郑校平会马上卷起裤腿到田里这个掰掰,那个翻翻。“下部叶片要剪到有黄瓜的地方为止,黄瓜才能长得更好。”“这棵番茄已经死了,赶紧处理掉。”“你今年单季稻播的是什么品种?用基质育秧一定要吸取去年教训,确保秧苗安全”……
  开化中兴农场场长叶忠兴说:“看到这样的农技专家我们最开心了,有什么困难他都能实地给我们解决了。”
“他是我们农场主的定心丸”
  开化菁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志义前年的身份还是某服装厂厂长,去年他开始投资农业。“我对农业一点也不懂,技术上就是靠他。”徐志义口中的他就是郑校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陆续投资了2300多万元,搭大棚、建温室、装水帘、种蔬果,从前期的选项目、流转土地,到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作物,每一环节都离不开郑校平的指导。”徐志义说,作为被开化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他敢于大投入,其中之一就是出于对郑校平的信任。“上个月20多亩辣椒突然发病,叶片卷缩,成片辣椒都懒洋洋地没精神,我马上打电话给郑校平。他第一时间来到地里查看并判断是种子带毒引发的‘病毒病’,选配了三种农药,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洒3次后辣椒果然重新挺拔起来了。”徐志义说,要不是郑校平的及时帮助,损失起码10多万元。“损失事小,关键会把我们投资农业的热情给浇灭了。”徐志义说,“有这样一颗定心丸,还担心什么呢?”
  用叶忠兴的话来说,郑校平的的心总是没日没夜地挂在田间。
  每次郑校平来到中兴农场,叶忠兴总是问:“老郑,你什么时候早点退休来我基地当顾问啊,我这里可是高薪等着你来噢!”郑校平总是笑笑说,现在还不行,像你这样需要技术的农业经营主体还有许多,我要帮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叶忠兴以前从事大米加工和销售,2012年开始流转土地300亩搞起了农业综合开发,种起了草莓、葡萄、蜜梨、枇杷、火龙果等,水塘里养上了荷花、小龙虾,一副荷塘月色好景致。
(上接第1版)
  “我对农业完全是‘门外汉’,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都要咨询郑校平。”叶忠兴说,2012年9月上旬刚开始定植草莓时,郑校平每两天就过来检查一次。12月中旬的一天夜里,天气预报说要下暴雪,正不知如何应对之时,郑校平的电话就来了。电话里,郑校平一一指导他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如何在草莓棚内加膜保温,如何用支架加固,“我以为这样就行了,没想到凌晨3点多钟,他又打电话来说,雪越下越大,得赶紧叫人把棚上的雪耙掉。”接到电话后,叶忠兴迅速叫醒了十几个农场员工清除积雪。天一亮,郑校平顶着雪花早早就出现在他的基地上,察看草莓生长情况。就是在郑校平这样认真细致,悉心指导下,那年叶忠兴的20多亩草莓丝毫无损。
“双休日他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
  说一个人寄情于工作,总是会用“5+2”来形容,郑校平常常处于这样的工作模式。开化县农作站司机姜学红说,今年以来,郑校平双休日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不是在田间指导,就是在去田间的路上。
  叶忠兴则说郑校平像是农业局的“门卫”,因为他不论去办什么事情都会先到郑校平那里转一转,每次都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还戏称郑校平应该给自己聘个办公室主任,因为来访的农民实在太多,需要有人专职泡茶倒水。
  叶忠兴很注重去外地参观学习别人的农业开发经验,每次想邀请郑校平一同前往,只能安排在周末。“你真的有这么忙吗?”有一次,叶忠兴在郑校平的办公室里问,谁知坐在一旁的种粮大户郑启庭回答道:“郑站长是忙的,比如我和我老婆都不会用电脑,每次申报农业项目的材料都是郑站长帮忙做。他真的是把农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工作30年来,他组织和参与实施的各类试验示范多达上千次。“县级千亩无草害示范畈和千亩无螟害示范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油菜免耕直播机收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千亩草本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水稻高产创建百千万亩示范”等一大批经他主持参与的试验示范项目,均起到了较好辐射和带动作用。
  开化县是个山区县,人均耕地不足0.4亩,粮食生产总量相对较小,要靠粮食生产拿先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011年初,刚上任的农业局局长张金华提出了当年力争评上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工作要求。面对艰巨任务,郑校平带领全站员工宣传惠农政策、狠抓面积落实、强化示范培训、力抓项目实施。单季稻插后的6月中下旬连续遭受洪涝灾害,他带领农技人员奋战在一线,指导受灾农户扶苗洗苗、防病治虫、补种改种,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通过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全年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年,县里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张金华说,这个荣誉是全县农业系统的骄傲,荣誉的背后凝结着郑校平的辛勤汗水。
“要别人照顾好家庭,他自己却一心扑在工作上”
  叶为诺是开化县农作站的副站长,由于父亲病逝,母亲瘫痪,哥哥身体不好,家里的许多事情要靠他,为此,单位里事情再多再忙郑校平也不会让他去较远的地方。“站长说我家庭情况特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陪家里人,一般情况下,我要请假,即使站里工作再忙,站长也会同意。”叶为诺告诉记者,郑校平总是跟他们说,要照顾好家庭,孝顺是最重要的。
  可郑校平对自己和家人却不是这样。去年8月,妻子因病住院一星期,这期间正是抗旱的关键时期,他和同事们奋战在一线,天天早出晚归。出院了,也是他妻子自己办理手续,打车回家,等郑校平回家,妻子还饿着肚子。“上个月的一天,他80多岁的老父亲打电话来说胸口很闷,几天都不想吃饭,想叫儿子陪着去医院看病,他当时正准备带个小组下乡谈土地流转的事情,就打电话让我陪同,而他却匆匆下乡了。”王建胜是郑校平的姨夫,对他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家里人都理解他的工作,尽量不给他添麻烦,可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老人看病、妻子住院、孩子学习,郑校平统统顾不上,他心里只有农户,只有田间地头的工作。”而郑校平也经常为此感到内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