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汤包”与孙尚香
镇江“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吃“蟹黄汤包”时要做到“一开窗,二吸汤,三吃光”。吃的时候还不能怕费事,得边吃边品味。
传说镇江“蟹黄汤包”是三国时传下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身在东吴的夫人孙尚香万分悲伤。忠于爱情的孙夫人遥望滚滚长江,满含悲愤地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过丈夫亡灵后,跳入长江。后人为了追怀孙夫人的忠贞贤淑,用包了猪肉茸和蟹肉馅儿的馒头祭奠孙夫人。这种肉馒头味道鲜美可口,竟引来了不少美食家的关注,从三国起代代相传至今。
镇江“蟹黄汤包”,妙在“汤”上。烹制时先将猪肉皮熬成皮冻,加鲜肉和油炸过的蟹肉、蟹黄成馅。上笼前馅是稠黏状,出笼时则成鲜味汤了。不过,这种包子的面皮需要极大的韧性,和面不可轻忽。制作时,师傅还给每个蟹黄汤包捏上二十四道花纹,包口捏成鲤鱼嘴形状。所以人们戏称它是“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
“雪月桃花”与武则天
“雪月桃花”是天津市御膳楼名馔。此菜造型优美、寓意奇妙,而且一菜多味,酸甜爽口,软滑清香,鲜嫩无比,堪称美食一绝。
说起“雪月桃花”的渊源,传说盛唐时期,太宗治理朝政,国泰民安,在历史上有“开元盛世”之誉。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由他的儿子李治继承王位(即高宗皇帝)。李治也想有一番作为,只是身体不佳,难以处理朝中大事,皇后武则天便乘虚而入,尽将大权揽了过去。高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整日饮食不思,精神恍惚。这一日午后,他被武则天扶起来,硬撑着下了龙床,走到窗前,向外观望。但见严寒刚过,含羞的桃花正争相开放,好一派明媚春色,高宗顿觉身上轻松了许多。也许是有了好心情,武则天才乐意多陪丈夫消磨了大半天时光。不觉天色转暗,雪花轻轻飘了起来,高宗正想休息,却听皇后喊了一声:“看,刚才还在雪花飞舞,现在又是皓月当空了。”高宗向外观望,也觉奇妙,兴致又上来了。平时一向不想吃东西的他,反倒觉得胃口大开,有了食欲。他想进食,这让武则天大喜,于是马上命人传御厨,速献美食。
过了不多时候,御厨送来12只大虾烹制成的花卉造型菜肴。高宗立即吃了起来,边吃还边赞:“味道不错,味道不错!”等到快吃完时,才问身边的武则天:“此菜何名?”武则天笑而不答,只用手指着盘中剩下的三两只花卉造型。高宗再仔细观望,动了动脑筋,自己也笑了起来:“你是想让我给它起个名字?”武则天说:“皇上有如此雅兴,自然肯赐它一个美妙的名称吧。”高宗将脸转向窗外,略加思索后说:“外面好一幅雪月桃花的图画,就赐它‘雪月桃花’吧。”于是“雪月桃花”的名称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蒲儿菜”与梁红玉
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说的是江苏淮安特色美味蒲儿菜,名气之大可与宫廷名菜相媲美。蒲儿菜又有“抗金菜”的美名,它与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有关。传说南宋建炎五年,金兀术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意欲一举摧垮南宋政权。金兵十万,兵临淮安城下。此时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正屯兵驻守镇江(京口),这里正是两国争夺的重要地域。为了有效遏制金兵攻势,梁红玉亲临淮安,率领水陆精兵抗击金兀术。金兀术急调数万金兵将淮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发誓非要活捉梁红玉不可。然而,梁红玉率领全体将士将金兵攻势一次又一次瓦解了。随着围城日子一久,淮安城里粮食已所剩无几。有人建议:“可以到柴蒲荡里挖蒲草根吃。”梁红玉立即吩咐一部分军士去挖蒲草根,回来加工后分给将士们吃。有了食物就有了体力,打败金兵也更有信心了。就这样一连几个月坚守城池,南宋军民靠吃蒲草根终于挫败了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计划。
淮安军民欢呼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韩世忠元帅也奉皇上之命来淮安慰问褒奖军民。韩元帅问:“你们是如何应付无粮困难的?”有人回答:“我们是吃抗金菜、牙根粮坚持下来的。”韩世忠不解地问:“什么是抗金菜、牙根粮?”梁红玉笑道:“抗金菜就是蒲草根上取下的蒲儿菜。牙根粮就是父老乡亲们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一点粮食。”
从那时候起,蒲儿菜就成了淮安百姓公认的美味菜肴,只是在制作工艺上日臻精细,并且可以配制成多种色味俱佳的风味菜。
“茯苓夹饼”与慈禧
“茯苓夹饼”是北京名特食品。凡到北京的人,大都要到王府井买几盒带回去,馈赠亲友。
慈禧为什么特别爱吃茯苓夹饼呢?传说北京城外的香山有个法海寺。早年寺内的老方丈素有“老寿星”之称。老方丈精神特好,每天除了坐禅、练功,就是上山采药。他除了吃松子便是吃自己亲手烙的不知名的小圆饼儿。这一年,慈禧在香山行宫养病,时常犯的心疼痛使她日夜烦忧。有人劝她向法海寺老方丈求医,慈禧叫人将老方丈请进了香山行宫。老方丈向太后进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慈禧连吃三枚,便觉精神清爽许多。三天过后,心疼病一扫而光。次日清晨,慈禧只带一二随从来到海海寺。一来略表谢意,二来想要探个长寿之方。一进庙门,但闻奇香冲鼻而来。她径自走向方丈禅房,发现老方丈正在烙制自己吃过的小圆饼呢。见太后驾临,方丈急忙迎接。慈禧好生慰问一番,方才请教此物底细。老方丈说:“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健身奇效。”太后连声称赞,并熟记在心。慈禧回京之后,把御医和御膳房名厨叫来,令他们试制“茯苓饼”。时隔不久,精美饼食即奉于太后面前了。
御医研讨后的茯苓饼制作方法,被载入太医院“仙方册”中。御膳房制作“茯苓饼”的名厨也得到了重赏。据一些在慈禧太后身边服侍多年的人回忆说,老佛爷自从经常进食“茯苓饼”后,还真的返老还童了。她不仅很少犯心疼病,而且头发也由白变黑了。
(摘自《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笑看逸事,品尽美食》张林/文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