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等地农村已有了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一职业群体的出现为未来“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45岁的成都崇州隆兴镇农民王志全如今已不再只耕自家田。作为成都培养的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之一,他受聘于隆兴镇400多名农民组成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一个人负责570余亩土地的管理、经营。入股农民代表根据王志全的经营业绩对他进行考核并分配报酬。
该镇另一位农业职业经理人代斌去年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拿到了“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如今他负责管理和经营一个集中了1420亩土地的水稻农业合作社。由于他通过科学种植大幅提高土地的平均产值,不断有乡邻慕名而来,要求入股他管理的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他种植和经营。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知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或业主“打工”并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农业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成都已培训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名,计划到2017年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以上。
除四川外,湖北武汉计划2014年培训10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武汉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居民等接受培训,投入现代农业发展。福建福安近年来也通过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所担心的“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撂荒又不甘心”难题。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虽然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但各地在实践中纷纷提高标准,要求职业经理人“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因此这个职业的出现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据新华网 海明威/文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