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推动衢州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思考

  □刘祖堂
  衢州是浙江的生态屏障,自然环境优良,丘陵平原交错,农业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天然福地。今年,衢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倒逼产业转型,适时提出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是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的前瞻性举措。
  一、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是衢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推进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具体实践。当前,“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行动是衢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和难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治污水”的重要方面。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一方面可以将畜禽排泄物变废为宝,减少畜禽养殖污水排放;一方面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是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具体实践。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根据浙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有限等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这也是衢州这样的山区丘陵地区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注重全区域循环、全产业链联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处于农产品中的“金字塔”尖,是农产品中的精品。因此,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既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的具体措施,也是衢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生态循环高端农业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高。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农产品。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不仅可以直接生产大量的安全农产品,还可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普通农户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比较效益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普遍难题。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就衢州而言,就是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衢州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二、衢州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衢州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道路,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自然环境优良。衢州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和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特色产品众多。全市已形成柑橘、畜禽、茶叶等十大主导产业,拥有19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其中,衢州椪柑、龙游富硒农产品、江山蜂产品、常山胡柚、开化龙顶茶等一批区域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为进一步打响品牌奠定了基础。三是主体活力较强。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县级以上规范化农民合作社973家、家庭农场2187家,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但是,与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的高标准、高要求相比,衢州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种养融合度不高。局部地区畜禽养殖承载量过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不健全,部分畜禽排泄物不仅没有变废为宝,还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二是有机农产品比重低。目前只有少数农业经营主体自发申报有机认证,只有少量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有机农业发展缺乏扶持引导,没有形成浓厚氛围。三是品牌多、名牌少。全市农产品品牌数量不少,但是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有影响力的不多,特别是缺乏全国知名的品牌,与衢州农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的定位差距甚远。
  三、衢州大力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动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定位,着力革新农业发展理念。绿色有机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关键是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优等化、产品品牌高端化为主线,着力构建全区域、全产业链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发展的衢州模式,努力把衢州打造成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基地,打响衢州生态农业“金字招牌”。二是明晰发展目标。力争3年全市新培育有机农产品200个,其中2014年新培育50个;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农业经营性收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到2018年全市生猪饲养量控制在550万头以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病死畜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绿色有机农业工作的重点和步骤。(二)坚持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着力推行生态种养方式。绿色有机农业的核心是物质能量多级循环利用,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一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单个农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形成农场内小循环;在农业园区内,合理配置种养业,形成区域中循环;在县市域范围内,以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主线,形成区域大循环。二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水旱轮作、“稻-菌”轮作等粮经结合模式,推广“猪-沼-作物”、橘园养鸡、稻田养鱼等农牧(渔)结合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三是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体系建设,鼓励以本地畜禽排泄物生产商品有机肥,强化“三沼”综合利用。引进中关村生物腐殖酸碳肥制造等高新技术,实现生猪排泄物全利用,同时消纳病死畜禽、秸秆、菇渣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新型高档有机土壤调理剂。四是注重示范试点创建。高标准创建百分百纯生态农场,示范引领全市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以家庭农场为重点,普遍推行生态种养方式,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节约集约、清洁生产,着力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一是节约集约使用化肥农药。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节肥技术,以统防统治为手段的节药技术,以喷滴灌、自动喂料等装备为基础的节约型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强化标准化示范创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大力开展绿色有机认证。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一大批全面涵盖主导产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免费开放制度,积极创建农产品放心市和放心县试点,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坚持品牌发力、三产联动,着力打造高端农业形象。绿色有机农业必须注重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促进优质农产品实现优价,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强对衢州农业的整体宣传,着力树立绿色生态的良好产地形象。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中国名牌产品等影响力大的知名品牌。深化“一村一品”行动,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再提升、再发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烙印的拳头产品、响亮品牌。二是加强营销平台建设。坚持“网上+网下”双管齐下,促进农产品销售。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大型超市设立销售专柜、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门店,加快城市直销平台布局。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三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结合首个国家休闲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领导体系,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列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农业、林业、渔业、环保、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设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培育新型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中坚力量,着力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作者系衢州市农业局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