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部署4月初至5月底开展全国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
据了解,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通常都会利用农民群众对某些特种种养行业比较陌生的特点,编织关于产品、市场、高科技等各个方面的谎言,虚构一个高投入、高盈利的产业链条。以此为依托,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有的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委托代养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有的借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有的利用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通知》指出,各省(区、市)农业部门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民合作社以及社团组织等领域为重点,摸清本地区非法集资风险状况、案件数量、发案特点、主要方式、危害后果和处置情况,并提出处置预案。开展农业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要准确把握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一是未经有关机关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批准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
(据新华社 付鹏/文 201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