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本报讯 4月18日,全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绩效管理暨项目实施现场会在东阳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06年农机化促进工程实施以来,省财政共安排项目资金7350万元,带动项目建设主体投入近4亿元,建设项目269个,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各地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省农机化促进工程实施8年来,各项目点围绕重点产业、薄弱环节,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带动县域乃至更大区域内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广泛应用,有力提升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到目前,我省通过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共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07个,其中育秧中心181个、烘干中心10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23个;带动各地大力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形成了15个部省级示范县(市、区)、950余个示范基地的辐射面;编织了一张涵盖32个“平安农机”示范区、342个示范乡镇、3434个示范村的安全网络。
会议指出,今后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的实施,要确保高质量、有效益,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规划,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和标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注重发挥专家、主体和相关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突破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瓶颈,推动农机化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