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种植业

我省春耕生产喜迎开门红

各地掀起多种粮种好粮热潮

  □本报记者 王美华 通讯员 纪国成
  人勤春来早,春耕气象新。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为了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和总产量800万吨的任务,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有序推进春备耕生产。尤其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各地掀起多种粮、种好粮的热潮。
抛荒面积减少,早稻面积增加
  据省农业厅调查统计,今年全省春粮及早稻生产总体形势较好,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抛荒面积减少,通过种植大小麦、马铃薯、蚕豌豆等春粮作物,全省冬季抛荒面积比上年减少6.33万亩,预计全年抛荒面积比上年下降8.4%,季节性抛荒面积减少3%;二是旱粮播种面积增幅较大,大小麦、马铃薯、蚕(豌)豆等冬播旱粮比上年增加20.98万亩,增幅6.2%,且长势好于上年,其中,小麦增加10.8万亩。春玉米、春大豆、春番薯等春播旱粮预计比上年增加12.68万亩,增5.4%,其中,春玉米增加2.90万亩、增幅4.5%,春大豆增加3.91万亩、增幅4.5%,春番薯增加2.34万亩、增幅3.8%;三是早稻预计播种比上年增加6.32万亩,增幅达3.7%。
落实四项措施,推动粮食生产
  据介绍,我省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来落实种植面积,推动粮食生产。
  一是全面部署,层层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省农业厅组织11个由厅领导带队的调研组下基层,开展春备耕调查督促和指导服务。在3月7日召开的全省春耕生产形势分析会上,研究出台了《2014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将新增7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细化分解到各市,对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目标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3月下旬,我省召开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春耕生产。目前各地正层层分解落实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二是政策拉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落实省政府2014年粮食生产政策的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如宁波市新增土地流转补助资金3000万元,种子种苗工程补助资金3000万元,杂交水稻制种保险金额每亩增加200元,大小麦种植面积30亩以上每亩补助60元。旱粮生产扶持政策也紧紧跟上,已有9个市和30个县(市、区)(占全省77个旱粮主产县的40%)出台了政策,如宁波市对小麦实施每50公斤价外补贴15元,大户收购环节补贴5元;杭州市每年安排300万元组织实施“旱粮生产综合集成技术推广应用”重点科技项目,启动17万亩旱粮生产功能区建设,建立10个以上市级旱粮规模生产基地等;绍兴市对市区内旱粮生产基地每亩增加补助50元;台州市对市区内大小麦种植面积10亩以上和种植马铃薯50亩以上的的农户每亩增加补贴30元、20元;舟山市对主通道沿线冬种麦类、蚕(豌)豆、马铃薯等每亩补贴100元。
  三是服务助力,保障春备耕生产。各地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中央、省支农惠农政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动员季节性抛荒农户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种植早稻和旱粮。3月14日,省农业厅在三门县启动全省春耕备耕助农增收服务月活动,发动万名农业干部和农技专家,开展送政策提振信心、送科技强化支撑、送农资维护权益、送信息拓展增收、送服务促进生产的“五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搞好春季农业生产。同时,组织实施“绿剑”春季执法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种子、肥料等农资质量抽检。全省已储备各类农资近70万吨,其中早稻、晚稻、玉米、大豆等种子1.2万吨,能满足全省春耕需求。农资价格总体稳定,化肥价格比上年平均下降5.91%,氮肥价格下降14%、磷肥价格略降,钾肥价格小幅下降;种子、农药、农膜价格稳中略升。
  四是示范带动,高产创建有声有色。在全省创建50个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的引领下,各地也积极扶持创建市、县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如绍兴市每年支持创建10个连片50亩以上山地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对创建乡镇以奖代补15万元;温州市评选15个冬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方并给予奖励;金华市本级认定20个冬种旱粮生产基地并每个补助8000元。据初步统计,省、市和县(市、区)三级今年将认定或创建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500多个,面积达16万多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