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生产多措并举实现稳粮增效

  □陈新森
  抓好粮食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磐安来说,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全县现有耕地12.8万亩,每年粮食产量4万吨左右,消费量6.5万多吨,缺口达40%以上。在旱地多水田少、种药材多种粮食少的背景下,发展旱粮生产,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丰富食物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山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府去年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旱粮生产,从磐安县情况看,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生产,有着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效益。
  一是旱地资源多、潜力大。
磐安县有水田5.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旱地7.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近年来,磐安县充分利用冬闲田和低丘缓坡、园地、山地等旱地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旱粮生产。去年,全县旱粮播种面积8.6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产量2.2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6.2%。通过土地综合利用,创新耕种模式,采用园地套种等方式,按一年种一熟粮食,粮食播种面积可达10万亩以上,这对缺田、缺水的山区县来说,还有潜力可挖。
  二是生产基础好、模式新。
水田不足旱地补,水稻不足旱粮补。在传统耕作模式上,出于粮食自给和配做饲料需要,磐安农民有自觉的种植习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粗杂粮成为普遍受欢迎的健康食物。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效益,磐安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积极探索推广了旱粮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先后引进了“华珍”、“翠珍”等甜糯玉米和心香小番薯等新品种,相继推行了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小番薯双季育苗等新技术,成功推广了药材/玉米-大豆(甘薯)、马铃薯-甘薯、甘薯-菜、马铃薯-西瓜、春玉米/大豆(蔬菜)等多种间作套种、林下套种新型农作制度,建立了一批旱粮生产基地,旱粮成为磐安粮食新的增长点。
  三是主体带动强、效益好。
以往一家一户种植和单家独户销售,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磐安旱粮生产坚持“政府引导、主体带动、农户种植”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旱粮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和综合效益。磐安现有3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和粮食生产领域,带动农户3.5万户,联结基地6.5万亩。其中以玉米购销为主的五谷神粮食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经营等方式,农户亩均收入在2000-3000元。以小番薯购销为主的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订单模式,早季收购价为每公斤3.6元,秋季每公斤3元,农户种一季的产值有3500元,种两季的产值在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直销店和邮政配送,较好地解决了旱粮的销路问题。又如泰丰农特产公司是一家从事大豆、杂粮、生态大米加工销售的企业,自建水稻基地200多亩,联建旱粮基地1000多亩,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抓好粮食生产,必须顺应粮食产业发展趋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牢固树立“水稻旱粮共挑大梁”的粮食生产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稳粮增效为目标,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磐安县将抢抓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旱粮生产的有利契机,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带动,扩大播种面积,丰富旱粮品种,加快推进旱粮规模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确保全年旱粮面积9万亩,产量超2.5万吨。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规划实施“万千百”旱粮基地。进一步优化旱粮生产中长期规划,实行全县统筹、分区布局,扎实构建符合磐安实际的旱粮生产格局和产业体系。到2017年,全县旱粮播种面积扩大1.5万亩、总产量超3万吨。今年开始要重点抓好旱粮生产“万千百”基地建设。“万”就是建好一个万亩旱粮示范区,以药材主产区深泽、新渥、冷水、仁川、双峰等5个乡镇的1.52万亩旱地、1.34万亩园地为依托,以药材—春玉米—大豆(甘薯)轮播套种为基本模式,利用好越冬药材生产间歇期,年种植玉米1万亩、大豆5000亩、甘薯4000亩以上。“千”就是千亩小番薯示范片,以大盘、盘峰、高二、维新和方前等5个乡镇为主,利用海拔在400至800米之间、特别适合发展小番薯的旱地和园地,年种植小番薯7000亩以上。“百”就是打造一批百亩规模的杂粮观光农业示范点,依托玉山台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超百亩的杂粮观光农业示范点,主打品种为春玉米、甘薯、小京生、大豆和赤豆,带动该区域发展旱粮3万亩以上。今年还要加大旱稻试种和城郊杂粮发展力度,将建立百亩核心试种示范方2个,发展粟米、高粱、荞麦、鲜食玉米等热门杂粮品种。
  二是认真落实旱粮生产扶持政策。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统防统治补贴等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好县政府《关于抓好旱粮生产的意见》的各项优惠政策,今年安排旱粮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对验收认定连片种植大豆、马铃薯、番薯和玉米等旱粮作物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省定政策的基础上,每亩再给予100元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套种同一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每亩再补贴20元;对新开发的耕地前三年种植旱粮作物的,每亩补助300元;对推广应用旱粮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给予补贴奖励,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建设、生产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旱粮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立一批规模大、设施配套全、生产条件好的旱粮生产基地。大力培育旱粮生产经营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广“土法种养+现代营销”的模式,积极发展旱粮电子商务销售,拓展旱粮产品市场。推进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旱粮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和支农服务。磐安县将旱粮生产列入粮食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早规划、早部署、早生产”的要求,把旱粮生产作为春耕备耕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全县的种植任务、粮食产量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到户到地块。目前,全县已播种马铃薯、蚕豌豆等1.5万亩,番薯育苗600亩,甜玉米育苗200亩。积极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主动做好各项支农服务,推广旱粮新品种、适用技术和间作套种、林下套种等农作制度,推行旱粮标准化生产,推动旱粮高产创建活动,帮助旱粮生产主体加强管理、提高产量、提升质量、抢占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种粮效益,实现“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统一。
作者系磐安县副县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