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马丹 沈雁
大多消费者一提起装修就会觉得“烦”,家装从签订合同开始,设计费、报价、质量、材料、工程量、保修等等,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能遭遇“坑蒙拐骗”,使用的建材也常有不尽人意的质量问题,让整个装修过程都不省心。近期,省工商局开展了家装建材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省消保委对装饰装修板材商品质量进行了随机采购送检,那么检测结果究竟如何呢?
装修板材超半数不符合国标
近期,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对杭州市场上销售的装修板材开展了一次比较试验,他们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杭州夹板市场、杭州建华装饰材料市场、杭州新时代家居广场随机购买了45批次板材样本(包括细木工板22批次、指接板8批次、胶合板8批次、石膏板7批次),委托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进行质量检测。
在购样过程中,省消保委发现部分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现象,销售人员对所售板材都宣称为环保等级,更有甚者把销售产品冠以纳米、航天和高科技等概念,以此误导消费者。另外,部分商家销售的板材标识不规范,有些甚至无任何标识,也不提供任何品牌。当消费者坚持索要产品的品牌和等级证明时,商家就以此类产品“不用管品牌和等级,看着好就可以”来搪塞消费者,部分商家甚至以此类产品不存在品牌和等级为由,拒绝提供产品的有关信息。
而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的检测结果显示,45批次样品有31批次不符合国标。其中,22批次细木工板中有18批次不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率达82%;8批次指接板全部不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率100%;8批次胶合板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5批次,不符合率达63%;7批次石膏板未发现质量问题,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建材商品四分之一不合格
近期,省工商局根据消费者投诉热点以及年度监测安排,对全省流通领域建材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抽查。据统计,此次抽检共抽取样品249批次,涉及内墙涂料、陶瓷砖、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电线电缆、塑料管材、家具、浴霸、取暖器、节能灯等9类商品。抽查结果显示,187批次合格,合格率75.1%。其中,内墙涂料合格率为88.6%,陶瓷砖产品合格率为93.1%,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合格率为77.3%,塑料管材合格率为40.9%,电线电缆合格率为56.5%,浴霸抽检合格率为64%,取暖器合格率93.3%,节能灯合格率76%,家具合格率61.5%。
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类建材商品监测结果来看,陶瓷砖的合格率最高,塑料管材类(包括PVC-U排水管、电工套管)合格率最低。其中,抽样的10批次PVC-U排水管,只有1个批次合格,合格率只有10%。标称“湖州织里龙铭电线厂”生产的电线电缆,经检测多项指标不合格,判定为劣质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抽查中发现PVC-U排水管的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拉伸屈服强度不符合规定上,使用拉伸屈服强度不达标的管材,会出现破损、断裂、开裂等现象,产生工程隐患。而电线电缆商品不合格主要集中在“导体电阻与标识不合格”两大项目上。其中,导体电阻不达标会导致供电线路提前老化,产生漏电、短路,引发火灾。
工商启动家装建材专项整治
目前,省工商局已下文要求各地依据《产品质量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工商部门将重点检查此次商品质量监测中发现的假、劣、不合格商品。对不合格商品的销售者,由被监测人所在地工商部门负责立案查处。同时,工商部门还将追查不合格、假冒伪劣建材商品的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对经调查涉及生产者生产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通报有关执法部门处理。
另外,针对当前家庭装修领域存在的经营行为不规范、消费者“维权难”等突出问题,省工商局已于3月1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整治。此次行动重点查处和打击家装和建材商品销售领域的无照经营、“霸王”条款、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行为,相关的商业贿赂和虚假宣传、合同欺诈行为,以及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等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
省消保委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建材要注意查看标识和检测报告,还要与经销商签订购买合同,标明品牌、型号、等级等相关商品信息,并开具盖有市场售后服务章的正规发票,以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