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工程师是普通人眼中高学识、高收入的代名词。吴晗,他硕士毕业后,在北京从事科研工作。2011年,他毅然放弃了稳定的科研工作,回到家乡浦江县从事农业种植,用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控制系统,工厂化种植杏鲍菇。
近日,笔者走进了浦江县黄宅镇岳溪村吴晗的工厂化菌菇栽培基地,只见操作间、接菌室、育菌库、出菇房、包装间等设施一应俱全,一株株白嫩肥厚的杏鲍菇破袋而出,簇立在清凉恒温的立体出菇房里。在这个使传统农业与高科技实现成功“嫁接”的崭新厂区里,杏鲍菇从原本一年只有50多天生长周期,变成了一年365天都可生长,这个占地仅10亩的厂房,日产杏鲍菇近1吨,远远高出预期。
吴晗说,在没有日晒雨淋和气温猛升骤降的环境里长出的菌菇,体型匀称,不需要农药和添加剂,也不需人工除草、施肥和浇水,是真正的生态菌。杏鲍菇菌棒的主原料是棉子壳、玉米芯和木制玩具边角料,出菇之后,菌棒打碎晒干还能制成秀珍菇菌棒,循环利用。
今年32岁的吴晗,原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程师,但是研究院的各种机械化科研并非他的梦想,学习食品工程专业的他对菌菇种植很感兴趣。2011年6月,怀揣着创新创业梦想的吴晗辞去科研工作,回到浦江岳溪老家,开始种植市场前景良好的杏鲍菇。虽然几经失败和挫折,但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刻苦的钻研,如今他的杏鲍菇工厂化种植技术已经获得成功。与普通农业种植项目不同的是,吴晗设计建造的栽培基地里随处可见高科技。一台看似普通、甚至有点“山寨”的高温灭菌锅就是完全由他自主研发制造的。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个灭菌锅采用烧柴加温,但是里面的控制系统却全部采用电脑程序监测、控制,剩余热量则传输到菌菇房加温,绝对算得上是环保型高科技产品。更让人称奇的是菌菇房栽培环境监控系统,在简陋的厂房外墙上,一个液晶显示屏时刻显示着菌菇房内的各类数据。吴晗说,程序都是他自己编进去,用来控制菇房的温湿度。
据悉,菌菇房对光照、环境温湿度、菌包水分等要求很高,吴晗通过环境监控系统随时掌握相关数据,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目前吴晗的杏鲍菇一公斤已经卖到20多元。今年,他还想扩大规模,利用机械研究工程师和食品工程硕士的优势,继续注重研发,走高科技的现代化种植之路。 顾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