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提高农业政策法规研究水平、营造农业发展法制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树立农业综合执法权威、强化农业法制监督管理这五大“组合拳”,全省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亮点纷呈:五年内颁布农业政策文件40多项;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农业行政许可事项综合委托下放和取消比例达75.4%……
调查研究为政策“导航”
近年来,为提高农业政策法规研究水平,我省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基础,组织开展农业软科学研究,公开征集课题方向,每年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并按照“重点到市、明确到县、覆盖到镇、延伸到村(主体)”的标准,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与特约调研员队伍。目前,全省已建立省级综合联系点22个。
通过加强农业调查研究,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农业现代化、畜牧业转型升级、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等政策文件40多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10多部。
普法宣传强法制基础
普及农业法规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农业法制联络员、常年法律顾问等制度的同时,组织开展“农业法律进千企入千社”、“法律科技双下乡”、农业专项法规宣传月等活动,编印了《农业法律知识百问》等书籍,借助农民信箱等平台,普及宣传农业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知法守法的意识。同时,我省还通过组织有奖问答、电视互动、以案说法等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农业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下放行政许可审批权限
为加大农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力度,近年来,我省按照“分类分批、积极稳妥”和“下放是原则、保留是例外”的要求,认真梳理省级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将能放的审批事项全部放权于基层。到2013年底,省级仅保留农业行政许可事项1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6项,综合委托下放和取消的比例为75.4%。
同时,为加快办理流程,我省还强化审批事项监督管理,坚持“一门受理,分工审验,规范审批,承诺服务,统一告知”的工作流程,制订实施行政许可考核、疑难许可会商、红黄牌通报等制度,全力提升行政审批时效。
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
近年来,我省坚持健全执法体系,从整合执法资源入手,加强执法队伍机构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目前,全省11个市、82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同时我省还大力加强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和开展执法实践技能交流,每年举办全省农业执法骨干培训,不断提高农业执法者的能力和水平。省里每年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绿剑”集中执法行动,实行检打联动,健全大要案督办、跨区域协同、多部门协作、信息化监管等机制,有力提升了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和影响力。
示范创建促依法行政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加强法制监管作为规范农业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重点推进重要政策制度、行政审批流程和重大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信息公开,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同时,我省还从2010年开始组织开展全省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全系统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目前,全省有39个县(市、区)获得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占县(市、区)总数的41%。在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中,我省积极强化农业法制监管,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自由裁量权基准等执法监督制度,并建立农业系统公职律师队伍、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及报备审查等制度,严格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推进行政决策与日常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