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农民信箱

六部委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让进城人口既安居又乐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于3月16日正式颁布。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首份城镇化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3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相关负责人就《规划》中的有关问题作了解读。
分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总的来看,未来几年内解决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说,公安部已经会同有关部委拟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稿。“这一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尽快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黄明说,户籍制度改革将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同时,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口落户问题,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等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黄明表示,要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不仅要靠户籍政策的调整,还要依靠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建设发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政策也应落实到位。
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
  “农民工的权益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保障农民工的利益,应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基本劳动权益,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促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其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杨志明表示,在新型城镇化中,应该通过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使大多数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使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转为新市民。
  “我们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富有特色、校企合作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起示范作用。”杨志明说,只有让农民工学到技术、拿到证书、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由于基层的农民工缺少技能带来的就业招工“两难”的局部性矛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
  杨志明表示,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帮助农民工解决好就业问题,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规划》提出,将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杨志明表示,在现阶段,应努力做到让农民工“10有”,即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有目标。
实现落户农民住有所居
  也有人担心,一些大城市的高房价可能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找不到“安身之处”,从而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安居才能乐业。在新型城镇化中,房价问题对于进城农民来说,的确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儿。”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规划》提到,将对落户农民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同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意味着,无论是否落户,只要在城市长期工作,就应该实现这部分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齐骥说,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已经在城里落户和就业,但又买不起商品房这个群体的安居问题。“如果没有安居,乐业也不会长久。”齐骥说,健全城镇住房制度,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政策保障相结合,以市场为主,来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齐骥表示,要建设供应政策性商品住房,通过政府和购房者共有产权的方式,解决买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确保土地合理利用
  “保护好耕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国家将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
  目前,国土资源部正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的方向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确实需要发展的,将按照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市的布局来发展。”王世元说。
  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王世元表示,国土资源部将按照中央提出的“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要求,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挖掘存量用地上,重点是城镇村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完善各类用地标准,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的退出机制。同时,规范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平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率。“在推进城镇化中,要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世元表示,要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时深化城市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于集体土地,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维护农民权益,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王世元说。 林火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