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云和县石塘镇的茶叶产业示范园里吐绿涌翠,生机勃勃。安排茶工采茶,炒制早春新茶……山里人合作社负责人叶时康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今年受天气影响,许多地方茶叶大面积减产,但得益于库区的小气候和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我们示范区的茶叶减产较少。”
石塘镇朱村茶叶示范区建设面积4800亩,主栽品种为乌牛早、白茶、银霜等优良品种。通过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等手段,经济、生态效益明显,2013年示范区茶叶产量超200吨,产值3000余万元,比周边茶园增值31%,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以上。“‘呼吸’着高标准的新鲜空气,‘喝着’山泉水长大的茶叶品质差不了,同时精细化管理模式让我们的茶叶更有竞争力了。”石塘镇副镇长邱向明说,近年来,在引进良种的基础上,示范区还引进了微型耕作机、采茶机、修剪机、微波杀青机等设备,对茶叶加工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示范区主要承建业主,均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或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覆盖示范区农户达95%以上,带动将近4000户的农民种植茶叶。
在当地茶农们的眼里,生态优势和科学的管理、营销都是增收的法宝。石塘镇泉外新村的茶农们形成了“抱团”发展模式,在茶厂+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方式影响下,一批专业销售人员在北京、苏州、上海等城市设销售点跑销路,而农民们则负责在茶树上做文章,提供优质的茶叶。
也有茶农依托茶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石塘镇联合村村民雷天清在自家的茶山上建起了茶叶养生园,养生园里建有客房、茶楼、映山红原生态公园,以及一个种有160多个品种茶叶的母本基因库,让游客在体验采茶制茶的同时,还能了解茶文化知识。
目前,示范区及周边基地通过“三品”认证的茶园有7500亩,其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其中有机茶年产量达到10吨。 严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