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由衷地对所有亲爱的女性朋友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俗说话,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新时代精神的召唤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上了创业路,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财富,发挥着巾帼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你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更以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编织着五彩的创业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梦。本期创业栏目专门撷取了两位农家妇女的创业小故事,以此祝愿广大农村妇女在创业创新的大道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从养鸡到种植薄壳山核桃、铁皮石斛……她一步一个脚印,艰辛地做着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不断尝试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创业创新精神。20多年来,每涉及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有所作为,无不凝结着她的汗水与智慧,她就是建德农家女许建茹。
放弃外出打工 一心在家养鸡
上世纪80年代的建德农村,村民生活枯燥乏味,乡村涌现一股外出打工潮。24岁那年,刚刚成家的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农家妇女许建茹心里感到十分纠结,因为村里像她这样的妇女都离开家门,前往杭州、金华、宁波等地打工挣钱,唯独她仍守在偏僻的农村,当一名贤妻良母,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了摆脱贫困,许建茹时常想着如何在家门口寻找到一条新的致富门路,如何跨出创业第一步,干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业绩。由于许建茹的父亲是村里最早饲养蛋鸡的农户,作为女儿的她在娘家便是父亲养鸡的好帮手。她跟随父亲每天在鸡舍里饲养蛋鸡,捡拾鲜蛋,对饲养蛋鸡的技术与管理也耳濡目染了些。于是,许建茹想,除了当好家庭主妇,建个像样的养鸡场,如果成功的话还能带动周边农户,让更多的农户共同走上致富路。
说干就干。1989年,许建茹在丈夫的支持下,搭建起简易的鸡舍,饲养了500羽鸡苗。她像护理婴儿一样饲养小鸡,三四个月之后,她的这批鸡就开始产蛋,她开始得到回报。当年,除去开支与成本,她共挣得近万元。第一次养鸡就尝到甜头,让她对发展养鸡业有了信心。
随后几年里,许建茹又建起一幢幢简易鸡舍,饲养规模也越来越大,1000羽、5000羽、10000羽……近几年仍一直保持在2万多羽。
其实,在她多年的养鸡生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因行情一波三折,鲜蛋最低价格跌至每公斤3.6元,又遇到鸡群病害,那一年养鸡亏了3万多元。“从育苗鸡到青年鸡,抓好鸡群的防疫是关键!”许建茹后来这样总结养鸡的经验。由于一些鸡舍经过十多年的饲养,存在许多病菌残留,一旦消毒或鸡群疫苗注射的某一个环节没有跟上,极易引发疫病,造成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在20多年的养鸡过程中,许建茹尽力做到科学养殖,严格管理,养鸡路越走越顺。她不仅成了全村的养鸡致富女能手,最多一年挣到60多万元,还带动周边近百户村民发展养鸡业,实现了致富梦。
昔日荒山坡 今朝果满山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对发展产业的愿望总是无止境的。”许建茹说。2002年,许建茹得知种植薄壳山核桃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且经济效益不错,这又一次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那年,许建茹利用养鸡积累的资金,大胆流转了村里一座面积200亩左右的石灰山。
山上没有路、没有电,更没有房子,要想开发这片山地,并不容易。面对一系列困难,许建茹一切从零开始,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就这样,许建茹先期投资30多万元,组织20多名劳力开始修路,请来电工架起电线,绕过山沟接来水管,并建了三间简易的房子。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许建茹终于将这片荒芜的山地,改造成种植基地,种上了2000多株薄壳山核桃,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经过五六年的精心培育,看着一株株小树苗长成了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大树,许建茹充满了期盼。这批薄壳山核桃到了可以挂果的树龄却只开花,不结果。
想起自己为了这批树,每年施肥、修剪,精心培育,花费了不少心血,如今却只长枝、不结果,有着汉子般性格的许建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好在建德市农林部门对她大力支持,帮她技术改良,在政策上给予多种优惠,终于解决了挂果难题。
2013年,许建茹共采收了1000多公斤薄壳山核桃,这是她种植山核桃后,迎来的第一个小小的丰收年。
如今,往日荒芜人烟的山头,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果树林。当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参观这片种植基地时,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夸道:“你真是个不服输的女汉子!”
科技培育“仙草” 致富一方农民
除了养鸡、种山核桃,有着男子汉性格的许建茹仍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产业。
2006年,许建茹在该市农林部门及莲花镇政府的支持下,又投资种起了“仙草”之称的铁皮石斛。起初,许建茹种了3亩地。刚开始接触“仙草”时,许建茹对种植技术一无所知。为了安全移植小苗,她试着将10万株石斛小苗分成四批种植,种一批,观察一批、分析一批,可结果成活率只有70%,损失不小,这令她很懊恼。
为了学习并掌握“仙草”的种植管理技术,许建茹偷偷地到附近一家石斛基地,捡来被人扔在田间的药物外包装袋,随后根据袋上的联系号码,再打电话向厂家进行细心的咨询,了解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与方法,边学习边实践。2008年年底,突降大雪,厚厚的积雪压在一个个种植大棚上,为了不使大雪压垮大棚设施,许建茹与丈夫一起日夜奋战,坚守在基地,清除积雪,人累了,躺一会,体力恢复了,又冲锋上阵,终于保住了大棚,10多万株小苗也平安度过了大雪天气。
在种植过程中,许建茹发现产量总是难以提升,一亩产量只有100多公斤,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实,许建茹也明白,这主要是种植技术没有跟进,设施没有完善引起的。为此,许建茹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碰到技术难题,就向有技术的种植能手或专家请教。经过五六年的实践,原先投入的每亩10多万元种植成本,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便拿回了成本。
近几年来,许建茹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杭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石斛也从原来的几亩发展到目前的60多亩,从简易的大棚设施,到现在的“智慧农业”,许建茹种植石斛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在许建茹的种植基地,每亩可产200公斤左右鲜石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她的成功之路在于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别人学一项技术需要一至半个月,她却一个星期就搞懂了!”该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徐奎源如是说。
2009年,许建茹注册了杭州市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许建茹经营的铁皮石斛基地被授予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她本人还被评为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许建茹在现代种植业上,不断地寻找发展空间,走产业转型之路。她说:“如果能成功做好一个产业,不仅可以快步地踏上致富路,也可以让后面的人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尝到创业所带来的喜悦与快乐。”
宁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