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又闻龙井香。龙井茶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五年多来,品牌效应明显,龙井茶以全省近15%的茶叶产量贡献了全省近30%的茶叶产值——
龙井茶品牌强势崛起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陈鎏琰 见习记者 蔡希师
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市场上认可度极高。2008年底,我省成功申请到了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定只有浙江18个市县种植生产的龙井茶才能冠名龙井,凡标称为龙井茶的,也必须向该证明商标注册人——浙江省农业厅下属单位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请授权。
3月3日,我省召开龙井茶证明商标工作推进会,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茶协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齐聚杭城,为推进龙井茶品牌的开拓和发展献计献策。
龙井茶家族强势崛起
距离清明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新昌县绿芽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佰鱼最近有点忙,一方面他得找人帮忙采茶,一方面还得联系对外销售。今年60岁的赵佰鱼从1995年开始炒制龙井茶,1998年开始承包86亩茶园,种植乌牛早、平阳早等良种茶,并成立绿芽茶叶专业合作社,做起名茶贩销生意,主要收购全村300多户茶农的茶叶。“最近几年,新昌大佛龙井名气越来越大,还成为了全国驰名商标,我们茶农也是受益不少!”赵佰鱼笑着说道。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以西湖龙井、新昌的大佛龙井、嵊州的越乡龙井、淳安的千岛玉叶龙井、萧山的湘湖龙井为代表的龙井茶家族品牌齐头并进,强势崛起。省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我省绿茶的“龙井茶品牌板块”已经成型。2013年龙井茶产量2.3万吨、产值36.8亿元,与商标注册前的2008年相比,产量稳定,产值增长72.0%,品牌效应十分明显,龙井茶以全省近15%的茶叶产量贡献了全省近30%的茶叶产值。
“目前,龙井茶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产区范围最广、惠及茶农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区域优势最强、产品认可度最广、市场潜力最大、对产业贡献最大的绿茶品牌。”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王建跃说。
证明商标让“李鬼”无处可藏
多年来,声名远播的龙井茶被假冒、仿制的情况十分严重,市场上“李鬼”充斥。外省如云、贵、川、皖、闽、赣等地也大量加工、销售仿冒龙井茶,严重损害了龙井茶的声誉和消费者、茶农的利益。为规范龙井品牌的使用,保护龙井茶的声誉,同时也让消费者能选购到正宗的龙井茶,2008年底我省申请到了龙井茶的证明商标。
注册五年多来,龙井茶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已完成“开局”、“起步”两阶段,步入正常轨道。“龙井茶管理中建立了商标工作机制。”王建跃告诉记者,我省明确了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实行“以县为主体具体管理,分级负责制”、“双商标制”和商标使用“五个统一”,成立了省、县两级龙井茶证明商标协调机构,制订了《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保护暂行办法》,初步构建了基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龙井茶品牌管理框架,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09年和2011年,两次召开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工作会议。此外,省农业厅还拨出专款向43个国家(地区)办理了龙井茶商标注册申请,目前已收到马德里体系注册证书,以及西班牙、匈牙利、意大利、德国、印度、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的核准公告。
同时为了打击假冒伪劣龙井茶,省工商局和省农业厅于2009年、2011年联合开展了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专项检查,还配合外省工商部门查处一系列侵权案件,涉及河南、青海等10多个省(市、区)180多家企业。特别是2012年,在CCTV-2“3·15晚会”上播出了“假冒龙井茶被查”的专题节目,有效震慑了侵权行为。
规范化的管理和严厉的打击,换来的是商标使用面稳步扩大。目前我省已有324家企业获取了《龙井茶证明商标准用证》,其中西湖产区28家,钱塘产区98家,越州产区148家,产区外的分装和委托加工企业50家,通过培育龙井茶分装和委托加工企业,推进生产与消费终端的有效对接。目前,“吴裕泰”、“张一元”、“华祥苑”等国内一流品牌已先后在我省龙井茶产区建基地、搞合作,成为拓展龙井茶市场的新型主体。
龙井茶品牌之路将越走越宽
如今,我省龙井茶产业的发展已走上快车道,各地扶持龙井茶生产销售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据了解,今年磐安县对县内被授予使用“龙井茶”证明商标的17家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磐安生态龙井茶专卖店的给予每家1.5万元的补助,同时,在品牌宣传费上确保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从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营造“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的良好氛围。
但是龙井茶品牌之路仍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在龙井茶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航母级的龙头企业和强势企业品牌,生产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发育壮大,在产品质量特别是感官质量上有待提升,商标侵权仍较为突出,监管有待加强等等,“下一步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努力破解它!”王建跃说。
为此,省农业厅和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委会已专门制定了《2014年龙井茶证明商标工作安排》,决定在今年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年新增商标使用企业30家以上,并进一步强化监管,建立龙井茶产地备案制度、产品感官质量例行抽查和评价制度,并完善维权机制,打击假冒和侵权行为。
在龙井茶品牌建设上,我省将整合品牌资源,树立良好的品牌整体形象,合力推进“龙井茶品牌板块”建设。“省龙井办和商标注册人将与产区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研究‘龙井茶’证明商标母品牌与‘大佛’、‘越乡’、‘千岛玉叶’等区域子品牌之间的战略合作机制,并全力配合上述区域品牌龙井茶开展市场推荐、品牌营销等活动。”王建跃表示,我省将探索建立“龙井茶”、“西湖龙井”品牌的联动维权机制和规范、畅通的龙井茶信息发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