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2014,浙江畜牧唱响生态之歌

全年建设生态型家庭牧场500个,落实生态消纳地600万亩

  □本报记者 程益新
  马年的蹄声越来越急,浙江畜牧人2014年的篇章早已开启。回望去年,黄浦江漂浮死猪、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以及“菲特”台风灾害等突发灾害事件相继发生,我省畜牧业在挑战中逐渐成长;而马年春节,人们忙着走亲访友、旅游度假的时候,全省各地畜牧兽医系统的值守人员放弃节日休息,坚守工作岗位,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严把动物疫病防控关,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近日,2014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将以全省实施“五水共治”为契机,落实“881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建设生态型家庭牧场500个,落实生态消纳地600万亩,全面建成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努力确保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和流域性漂浮死猪现象。
关停“低小散乱”养殖户,推进养殖方式转型
  推进畜牧养殖方式转型升级是近年来各地畜牧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关停一批“低小散乱”养殖户,探索建立畜禽养殖退出机制,指导各地编制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依法调整划定禁限养区,科学确定养殖总量和养殖区块。
  同时,将联合国土等部门组织开展畜牧业与耕地保护、“两区”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型家庭农场建设试点,选择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区域试点推出种养紧密结合的家庭农场典型,选择若干县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整县制规划推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循环发展,争取年内完善畜牧业用地政策;摸清我省已经“走出去”养殖的品种、数量和分布,引导养殖企业和畜产品调入地区“走出去”建立稳定供应我省的畜禽养殖基地,争取省政府出台鼓励“走出去”养殖的扶持政策,稳定我省市场畜禽及其产品供应;摸清我省畜禽排泄物、沼液、消纳地总量,研究影响农牧结合的障碍因子,总结制定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图,建立生态消纳地落实报表体系,形成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
落实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动物卫生监管和服务机制建设
  去年的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今年我省将采取加强督查、强化服务等措施,推进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建设,争取6月底前畜牧业主产县基本建成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年底前全面建成42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
  今年,我省还将组织实施全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推进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引导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建立健全统一收集处理、常态运行保障的长效机制;实施漂浮死猪防控专项行动,落实嘉兴、湖州和富春江流域的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应急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乱弃死亡动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防止发生区域性漂浮死猪事件;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官方兽医培训管理,规范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行为,督导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人员配备、办公场所、设施设备、监督管理五到位。
创新动物疫情防控管理方式和手段,推动防疫工作
  今年我省将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畜牧业建设项目,确保资金保障、监督检查、服务指导到位,提升基层基础的综合保障能力。创新动物疫情防控管理方式和手段,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日常监测诊断和强制免疫,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推进疫控中心建设,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和防疫监管水平。
  同时,组织实施“生态牧场防疫提升”行动,落实H7N9禽流感综防措施,统筹兼顾口蹄疫、仔猪腹泄等常见病、多发病,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高温季节和冬季专项防控行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常年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常年做好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准备,加强疫苗等应急物资的调拨管理,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习等工作,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推进畜牧业“三化”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今年我省将组织开展畜产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三项”整治,加强“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和兽药残留监督检查,加强调入畜禽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力争全省各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150万批次以上,防止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我省将建立健全饲料兽药、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相关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实施安全风险等级动态评定,推行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畜禽排泄物治理等信用制度,引导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此外,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设施化良种化建设,推动规模养殖场的设施装备改造提升,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年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50个,全面完成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设施化改造。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突出《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营造全社会理性看待和关注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融合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今年我省将大力培育带动力竞争力强的新型畜牧主体和产业龙头,鼓励引导规模养殖场、核心饲料企业等抱团组建大型合作社和投资建立屠宰加工厂,推进机制创新和产业融合,力争全年培育新型畜牧合作主体20家。
  同时,指导各地组织实施“两头乌”猪、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优质肉鸡、肉鹅、蛋鸭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明显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满足城乡居民肉类多样性消费需求;研究草食动物发展政策意见,利用林地、草地等资源优势,发展优质肉鸡、肉牛、山羊、肉兔等草食动物,推进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发展,全年创建25个草食动物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种畜禽管理“五个一行动”,即组织一次专项检查、认定一批保种场、签订一批保种协议、建好一个保种平台、落实一个新品种审定,切实强化优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推进畜禽屠宰监管规范化建设,保障肉品安全供给
  今年开始,我省设区市主城区家禽将统一实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这对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年我省畜牧部门将指导市县做好生猪定点屠宰职责交接,确保职责移交后履职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开展调查摸底,找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研究起草《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意见;推进畜禽屠宰监管规范化建设,完善畜禽屠宰监管制度和肉品质量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推进屠宰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保证监管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开展畜禽屠宰拉网式联合大检查,整顿规范和取缔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屠宰厂(场、点)。
  今年还将启动《全省畜禽屠宰厂(场)设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地做好设区市主城区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的规划、布点等工作,逐步把牛、羊、家禽等纳入定点屠宰。督促企业加强肉品安全管理,推动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制度(HACCP)建设,提高屠宰技术、品质控制、物流配送、品牌建设等综合水平,确保肉品质量安全。还要充实屠宰检疫力量,加强肉品品质管理员管理,通过强化培训教育、组织技能比武等,提高动物疫病检疫和肉品质量检验监督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