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三门县亭旁镇何家村党支部书记何金炼从县工商局领到了“三门县何保山水稻股份合作农场”营业执照,这也是三门县首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的股份制合作农场。
何金炼是三门县亭旁镇何家村人。何家村地处海拔300多米的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有128户村民,300多亩水田,村民的收入全靠种点田地,经济比较落后。2006年8月,何金炼发起成立了三门县何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把30多户村民组织到合作社里来。由于高山生态环境独特,种植的水稻从来不打农药,是无公害的,何家稻米因此名声远扬,2009年注册了何保山牌商标,2010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目前种植面积3000多亩,遍布亭旁镇15个高山村。
2013年9月,何金炼得知许多人在中央一号文件的鼓舞下,纷纷成立了“家庭农场”。“我们也可以以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采用土地入股方式,成立股份制合作农场。”何金炼想。10月的一天,何金炼把合作社理事们召集起来商量,提出了创办股份制合作农场的想法和思路,他分析道:“现在中央和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创办‘家庭农场’,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还可以在项目贷款、订单合同、注册商标等方面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成立股份制合作农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大家听后都认为他的想法很好,表示赞同。
接着,何金炼在广泛征求村民同意后,将全村128户12个村民小组折合为12个股份,以小组为单位入股,共有300亩水田入股,每股土地25亩,每亩折合股金2000元,占股份的60%,期限为16年。同时,水稻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技术营销人员也作价加入到股份制合作农场,占股份的40%。这样,股份制合作农场共有15股,资金总额100万元。
“该股份制合作农场是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农户土地入股,合作劳动,民主管理,是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市首开先河,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今后,我们准备在全县推广。”三门县副县长陈彩明对该股份制合作农场的成立大加赞赏。
何金炼介绍,目前合作农场已有7个生产基地,5名技术人员,以水稻种植为主,水果、蔬菜、花木、畜牧、家禽等种养为辅,实行统一种苗、统一种养、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分配“六统一”,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指导、服务等一条龙经营体系,预计年销售收入180万元,净利润40多万元,实行按产记酬和按股份分红相结合。
何金炼表示,今年,他们准备把水稻种植合作社的3000亩土地收购到股份制合作农场里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与中国商业发展中心绿色农产品社区合作,建立稻米特供基地。 朱曙光 梅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