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推进。近年来,杭州市农业科技工作可谓硕果累累:粮食单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晚稻攻关田亩产达1026.7公斤;“中华鳖良种选育及推广”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达到141个,省级示范性中心26个……而推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加大扶持种业研发能力、完善基层农技公共服务中心,正是推动杭州市农业科技水平大步前进的“三驾马车”。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五年来,杭州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获得科技奖励16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5项、市级114项,授权专利16项,认定部省级新品种16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近300项,仅去年就制定农业产业技术推广项目50个,投入资金400万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杭州市以农业丰收项目为平台,鼓励各级农技人员推广良种、普及良法。据悉,杭州市的40个农业丰收项目经过两年实施,已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84.6万亩,通过项目实施累计新增纯收益12.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土壤地力提升和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了全市粮食丰产稳产;经济作物主推“十天养蚕法”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渔业、畜牧通过养殖池塘水质生态调控技术和生态化养殖技术推广,实现产业高效持续发展;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等技术推动全市农机农艺结合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农业科技攻关方面,杭州市针对限制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通过水稻高产攻关、蔬菜绿色防控、旱粮套种示范,保障农作物产品供给;通过甜樱桃引种、雄蚕品种繁育、於术提纯复壮,提高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通过油菜机械化栽植、水产智能化养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通过放牧鸡场生态养殖、池塘循环水养殖,推进养殖业生态持续发展。
农作制度创新方面,杭州市以保障粮食功能区稳定、提高农林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为目标,以“稳粮增效”、“生态循环”、“立体养殖”、“复合林业”为主要内容,实施创新农作制度项目,2013年全市总实施面积6891亩,财政投入150万元,增加经济效益累计达1452万元,带动全市推广应用创新农作模式5.5万亩。
在科技成果引进方面,杭州市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3年,市人民政府与省农业科学院以“注重实效、突出创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合作力争到2015年,确保杭州市农业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2%以上,把杭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加大扶持种业研发能力
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杭州市加大整合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种子种苗建设项目等各类农业科技扶持政策,加大对种业企业选育种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扶持种业发展。仅去年,杭州市就新增种子工程项目资金200万元。
种业企业是种业创新的“孵化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市种子产业,杭州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等措施大力扶持和壮大全市唯一的市属种业公司——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该公司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近3000个,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8个,获得了我省第一个西瓜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旗下的“天虹”、“利丰”两大品牌已在国内种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围绕杭州种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杭州市还以农作物良种、生物工程、现代农业装备设施为重点,建设“杭州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创新园”。该创新园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工艺、新机械的研发、试验、展示和教育培训,实现杭州种业科技资源的战略性集聚。通过创建“浙江省区域性瓜菜新品种综合展示中心”,使该园区成为展示杭州现代种业的窗口、农业科技人才创新的平台、种业产业的孵化器,为杭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此外,杭州市还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建设力度,建设杭州市阿克苏良种繁育中心和杭州市酒泉制种试验示范中心,开展玉米、西瓜、油菜、蔬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筛选、良种繁育,保障了玉米、西瓜、蔬菜作物供种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杭州还积极建设市瓜菜集中育苗中心,保障稻、麦、油良种和瓜菜种子的供种能力,使市内标准良繁基地种子种苗生产能力提高到需求量的60%以上。
完善农技公共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的基层农技公共服务中心,是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杭州市积极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以市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为骨干,乡镇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农业企业、大户专业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推广服务网络。
按照“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管理规范”要求,杭州已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41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中心26个,省级一般性中心62个,市级示范性中心30个;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200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4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5985户,已拥有基层乡镇农技服务人员900余人,聘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80余人,农技指导员618人,责任农技员637人,一个“组织体系健全,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有效,奖惩办法合理,保障措施有力”的农技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3+X”职能得到有效拓展,“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巩固。
同时,杭州市还大力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如富阳市就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已形成了具有该市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据统计,去年,杭州市各级共开展技术培训800余期,培训农技人员7000余人,培训农民4万人。同时,杭州市还大力开展春耕备耕服务月、联基地进大户等科技下乡活动,仅去年一年,当地就组织各类科技下乡活动300余次,参加技术咨询农民4.5万多人,发放资料14万余份,赠送和销售农资180吨,展示农业新品种143个,推荐农业新技术97项;全市科技入户农技人员超千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43个,联系科技示范户5985户,联系农业企业692个,联系基地大户5000户,涉及种养面积50余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