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乡村

临海孔丘村

 

传统村落的一个样本

  •   孔丘村位于临海市区北30余公里,四面临山,交通闭塞。但就是这个村,历史悠久,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在山区实属罕见。
      孔丘村,古名陇洲。据《临海陇洲章氏宗谱》载:明末,天下大乱,为避战乱,处士海游人章廷可携六子入山,惟恐不深,寻至陇洲结庐而居。从此,章廷可“举世不闻,以耕以稼,克俭克勤,秉古遗训,教子育后”。
      章廷可是个书生,虽隐而“卷不释手”,他过着一边耕读一边教导子孙读书的生活。数百年来,陇洲章氏言传身教,历来以家训、重教为先德,教导后人要知书达理,修身明德。清初,该村便开始出现私塾。其中,“育英家塾”和“登祥家塾”曾在临海东乡一带名噪一时,培养出不少读书人。清道光年间,该村出现了第一个太学士章业培,后回乡致力于文教事业,并与时任台州知府刘璈交善。1869年,受刘璈之托,章业培偕史秉义广设义塾,次年2月,章业培于家乡陇洲设立“宝书鼎新日新义塾”(即原孔丘宝新小学之前新),为当时台州乡村32所义塾之一。
      孔丘村历史悠久,留下的古迹也不少。村前的十几株古樟,都有好几百年的树龄,其中有几株早已标上了“古树名木”的牌子,几百年来,这些古樟坚守在村边,见证着该村的历史,成为该村的“风水树”。村内有三座古石拱桥,东泰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桥间嵌有四字,但已模糊难辨,另一座“中和桥”更为古老,《章氏宗祠》没有具体记载其建造年代,可能有先祖居住时便存在。
      该村尚有“五世同堂”石碑一块,高1米余,宽约50公分,镶嵌在村老人协会会址围墙上,供人观瞻。这块石碑,为纪念该村百岁老人章谋卿五代同堂而立,正面书写着“五世同堂”四个楷书,每字均一尺见方,背面刻有“浙江省公署批第1435号”文件,落款为国民党元老“省长陈仪”,并留印章。
      孔丘村位于山坳之间,从远处看,特别是从低处看,很难看到山上隐有一村,直到近处,方可看到几户人家,至村边才看清庐山真面目,真应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高处看,该村如一块碧玉,山环峰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