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马年跨越自奋蹄

——2014年农机化要做的这些事

  •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马年的新春佳节渐渐远去,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放眼浙江田野,农机人已经迈开了脚步:买农机、修机具、建大棚……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今年我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也已经明晰:坚持“立足大农业、提升大服务、促进大融合、发展大农机”不动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为总方向,以“优结构、提能力、增活力”为主线,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提质提速发展,为深入实施“8810”行动计划、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基础支撑。
    突出全面协调,提升农机化水平
      一直以来,农机化示范区是我省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今年我省将继续坚持走区域整体推进的路子,加大农机化示范县、示范镇、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发展4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和11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同时紧密结合“两区”建设,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探索形成较成熟、可推广的农机化发展模式,引领基础较好的地区整镇、整县推进农机化发展。
      在粮油生产上,稳步推进水稻育插秧、油菜收获机械化,加快粮食烘干、加工机械的示范推广,积极推广高效植保、高效施肥、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引进推广适合旱粮生产的新型高效农机具,进一步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力争全年推广水稻机插270万亩,批次烘干能力达到4.8万吨,烘干粮食240万吨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畜牧业、茶产业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今年我省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机化工作将围绕多个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提升产业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畜牧业,将重点加快自动化喂料系统、场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示范推广,推动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升级。茶产业,重点加快茶叶采摘、加工及茶园管理机械的示范推广。食用菌、果蔬等产业,重点加快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以及果蔬播种、育苗和移栽机械的示范推广。
    突出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农机农(牧)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强融合技术研究,加快推动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试验示范,重点在水稻、畜牧、茶产业上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计划建成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示范点100个。
      围绕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的示范推广。重点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工商企业投资建设高效型的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引进光温水肥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应用适宜棚内作业的机械设备,全年力争新建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高效设施面积800万平方米。
      同时,推进农机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技术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引导一批农机生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研发创新和协同攻关机制。研究建立适应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农机产品科研导向目录,引导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加大适用农机具研发创新力度,为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提供装备支持。
    突出规范高效,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当前,农机服务主体已成为我省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省今年将以“扩量”为基础,继续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服务供给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提质”为核心,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合作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设施、提升能力。引导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联合社提升合作社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发挥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作用,我省鼓励并支持因地制宜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以“全产业链”式发展为导向,引导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建设区域性水稻育秧、粮食烘干、农机维修等服务中心,推动由产中作业服务向全程作业服务转变,由单纯生产服务向产加销综合服务转变,并向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农机技术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延伸。全年计划新建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50个。
      此外,强化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农时季节农机化生产组织调度,做好生产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指导做好农机具保养、检修工作,及时发布作业供需、作业价格、天气状况等动态信息,为农机作业“保驾护航”。
    突出稳定可靠,提升农机监管水平
      农机安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障农机作业安全,我省今年将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推进“平安农机”示范社创建,加强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将继续强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上道路拖拉机特别是外省籍拖拉机管理以及田间作业巡查,防止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力争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推进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工作,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模式,力争重点机具、重点对象检验率达到85%以上。
      同时,强化农机质量监管,组织开展全省农机质量月活动,对烘干机、插秧机、设施大棚等重点机具、设施开展质量调查,及时掌握机具质量状况,适时发布质量调查报告,引导农机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农机化标准建设,规范农机产品推广鉴定工作,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工作,启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信息系统,切实维护农民和生产企业合法权益。
    突出支持有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近年来,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我省在购机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更是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化购机补贴政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改革试点,按照“扩大对象、调整范围、提高标准、简化程序”思路,完善补贴政策操作办法,提升政策实施绩效。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报废补偿等政策,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全年计划新增农机装备10万台(套)以上,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000台以上。
      我省今年将继续深化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机制创新,重点落实与邮储银行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因地制宜推行农机具抵押贷款、按揭贷款、贴息贷款等业务,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生产。联合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农机保险合作,探索推行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及其驾驶操作人员保险业务,提高农业机械和农机手的抗风险保障能力。
      同时,深入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培训农机使用、维修和经营人员,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机人才。全年计划培训农机实用技术6万人次以上。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建立健全与农机服务主体的挂钩帮扶制度,积极推行审核审批“一站式”服务、免费培训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不用扬鞭自奋蹄。新的征程已经启动,我省农机化事业必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新的跨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